从三尺讲台到脱贫战场,舞台在变坚守没变;从辛勤园丁到巾帼战士,身份在变信念不变。她牢记使命,用苦干实干催生了贫困村的美丽蝶变,她就是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镇中心校教师、大雪山镇四景村第一书记杨旭。 [img=600,0]禁止外链[/img]工作中的杨旭 筠连县委宣传部供图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3月6日,杨旭被拟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推荐表扬对象,她的努力与奉献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初来乍到,用真心打破僵局 2018年5月,杨旭被抽调到原来的夏泉村(于2019年11月与春井村、秋英村、冬燕村合并为现在的四景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带着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不熟悉,杨旭来到了夏泉村。看着夏泉村破旧的房屋,荒芜的田地,由人民教师转变为第一书记的她暗下决心,“必须扎根这片土地,努力去改变这里!” “还要不要开呀,不开就散了吧!”“开会?能解决什么问题?电网能改造吗?堰沟能修通吗,解决不了还开什么会,浪费时间。”第一次院坝会上,村民的各种质疑声此起彼伏。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村民的不配合、不理解、不支持还是让杨旭真切地感受到了扶贫之路的艰辛。 如何打破僵局? “当群众把你当朋友、亲人的时候,就好了。”村里的老会计的一句话让杨旭找准了“勤走访、深调研”的方向。她开始不厌其烦地走访全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情沟通,了解和掌握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想法。为做到精准帮扶,她到党员家中、到贫困户院坝、到普通村民的田间地头,聊家常、问冷暖、求良策。 “听说你母亲病了,我特意来看望你母亲。”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杨旭,此前还在院坝会大闹的村民一脸愧疚……渐渐的,村民们对杨旭的称呼变了,越来越愿意和她拉家常、找她出主意了。杨旭成功地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换得村民的理解支持,成为他们信得过的朋友、亲人。 [img=600,0]禁止外链[/img]“泉之韵”舞蹈队
建强队伍,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杨旭提出要充分发挥各支部的主观能动性,严格开展党员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她牵头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分别设置了村务监督岗、扶贫帮困岗、纠纷调解岗等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有了干事的队伍,杨旭开始寻找致贫原因。通过入户走访调研,与党员、贫困户、普通群众促膝交谈,她发现村民“等靠要”思想普遍,“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对症下药”,杨旭带领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夜间或农闲时节,通过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群众院坝会等形式,对群众开展“农民夜校”培训活动,进一步宣传党的政策、种养殖技术、生产生活技能等,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理想信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部分村民忽视了自身的主体性,加上看不到致富的希望,所以才没有奋斗的动力。经过我们的引导和培训,村民们斗志昂扬,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杨旭表示,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奔康,她的心里已经有了谱。 [img=600,0]禁止外链[/img]杨旭(左一)和村民交流养牛技术
发展产业,为建设美丽乡村奋斗 贫困村要发展,群众要脱贫,都得靠产业发展。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研,杨旭发现四景村大多是槽坝相间地形,水田较多,有筠连“鱼米之乡”的美誉,凭借地理气候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有可为。 接下来,杨旭走访群众听意见、请来专家作评估、村组干部同讨论,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经验,最终确定了“产业强村、绿化美村、文明立村”的发展战略。 考虑到村民有顾虑、怕风险,杨旭动员村里的党员带头,营造了党员带头干、支部指导干、工作队帮着干的热烈氛围,四景村群众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开始种植茶叶、中药材,养猪、养牛,而杨旭则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与扶贫资金,为村民发展产业保驾护航。 产业迅速蓬勃壮大,如今的四景村发展中药材200多亩,发展茶叶300多亩,新建了29个养猪示范场和养牛示范场15个,养殖生猪1200余头,净增肉牛养殖400余头。村民钱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日子好了,四景村建起了名为“泉之韵”的舞蹈队,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道路成网,产业成林,四景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打开。“两年多来,我见证了夏泉村昨日的脱贫历程,也期待着四景村富裕与振兴的明天!”杨旭对这片土地希望满满!川南在线(张必柱 杜云 张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