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1|回复: 0

    [摆龙门阵] 孩子高烧抢救无效死亡,只因饭桌上妈妈犯了一个小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 15: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bdd85e099e10f84623262719edf830b6.jpg
    80fd93b31384697d4fdf61284e09be53.jpg
           有一次老家来亲戚,午饭间,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我3岁的儿子很喜欢吃鱼,但吃着吃着,儿子出现呕吐还哇哇大哭,肯定刺到鱼刺了,我下意识让儿子多吃菜,儿子一边吞一边大哭,正要喂孩子第二口菜,被从厕所出来的亲戚阻止。亲戚是医生,她告诉我孩子刺到鱼骨头千万不要盲目让孩子吞食东西,否则会有刺破食道和血管的可能。

          亲戚拔开孩子的嘴巴,说肉眼看不到鱼刺,建议我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看。我被亲戚的话吓坏了,在亲戚的陪同下,急急忙忙赶往医院。医生用胃镜一看,一条S形的鱼刺横扎在孩子的食管上!已经刺破了食道黏膜,并逼近食管旁的动脉!当医生在食道镜下帮孩子取出了鱼刺,我们都大松一口气!如果亲戚不是刚从厕所出来及时阻止我,说不定会由于我的无知害死了孩子!

    e9bec81eeb8b1797c899e50aa53f17bd.jpg
           从医院回到家里的路上,亲戚说他十年前曾接诊过一个7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反复高烧,打消炎针、吃抗生素都没有效果,医生都找不到原因。在这个孩子足足住院住了差不多一个月后,突然口吐鲜血,接着发生颈动脉跳动微弱,十多分钟后出现昏迷。我这个医生亲戚详细询问孩子家属发烧前是否有异常的事情,在问了一番后,将病因锁定在这件事上:
           孩子发烧前的一天晚饭,这个7岁的孩子吃鱼被卡到喉咙,妈妈让孩子饮用食醋、大口吞饭团,大人认为孩子卡鱼骨是小事,既然没卡在喉咙,吃吃饭就会吞下去,因为老一辈都是这样处理的。虽然孩子后来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没多久就出现发烧,大人压根没将孩子的发烧与鱼刺关联上。果然当我这个医生亲戚用食道镜一看,发现孩子的食道里有一个鱼刺状异物,鱼刺周边血肉模糊,后来医生们全力抢救,最终也没能挽回这个7岁孩子的生命。如果孩子的父母及时告诉医生孩子吞鱼骨的意外,估计孩子就不会丢命了!
          为什么鱼骨卡喉咙,不建议吞食东西?
          吃鱼时被鱼刺卡住,最初的位置一般都比较浅,最常见的就是在扁桃体附近,如果及时就医或夹出很容易解决。相反,采用吞食物等土办法,会把鱼刺越挤越深,刺入黏膜内,同时也可能把鱼刺推入咽喉部、食管,导致鱼刺更难取出。另外咽喉食管周围有许多大血管,鱼刺刺伤血管后可造成大出血,或者刺破黏膜造成感染、化脓、形成脓肿,最后可引致感染危机性命。            面对孩子卡鱼刺,妈妈应该怎样做?
         (1)观察鱼刺位置
          可以让孩子张开嘴巴,大人用手电筒等观察鱼刺的位置,如果张开嘴就能看得见鱼刺,在固定孩子嘴巴的前提下,大人可用筷子或镊子夹出来。对于看不见鱼刺的情况,大人最好还是带孩子到医院,让医生处理。
         (2)如果鱼刺较小
          如果确认鱼刺较小,大人可用干净的手指或筷子伸进嘴里压住舌根部,使孩子恶心呕吐,最好能大吐,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小鱼刺也就随食物一起出来了。
         (3)如果鱼刺较大
          如果不清楚鱼刺大小,或者知道鱼刺很大,大人千万不能让孩子吞食东西,也不能盲目让孩子呕吐,必须及时到医院,让医生处理。盲目吞食或驱吐,可能让鱼刺刺破孩子的咽喉和食管,造成更大的伤害!
    来源:网络

    c9fa46f69f234ab3507c32b2ba622958.jpg 编辑部:0831-7287779(值班电话18081383602)广告部:0831-7282550(值班电话18244436895)

    7ebd1dd7f7241e6e68675e13087f58a0.jpg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