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2|回复: 0

    [摆龙门阵] 李心芬:右臂教师19载育人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4 17: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李心芬,39岁,筠连县蒿坝镇合力民族小学教师,用知识受业,用自己传道。虽然生来就没有左臂,但是自强不息,立志为山区教育奉献自己的人生。

        天生右臂 树梦教师

        李心芬于1977年8月出生在蒿坝镇合力村,然而命运多舛,她生下来就没有了左臂,只能用右手活动。生命自有其博大,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自强不息,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付出了比别的同学更多更艰辛的努力,更有了超乎常人的毅力。

        她渐渐长大,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梦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于是她发愤读书,希望能考上师范。家里很贫穷,三姊妹都在读书。初中毕业后,她只好选择了去当时学费较低的筠连县城南职中。

        1996年,李心芬在职中幼师专业毕业,回到了母校蒿坝镇合力民族小学代课。由于表现优秀,一年后被聘为民办教师,每月工资虽然仅有16.5元,加上年底一点微薄的奖金。工资虽然少,但相李心芬终于圆了教师梦。

        惊人毅力 全力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转眼之间,李心芬到合力民族小学已经任教十九年,她以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在教育事业上。

        合力小学是一所地处大山的民族小学。寒来暑往,从学校到家,山路崎岖,她每一趟都要走四十多分钟。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教师一直缺编,学校教师都是包班上课,李心芬长期教授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数学课程,每班学生至少在40人以上,每周上25节课,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由于学校偏僻,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语言不通(小学低年级一部分学生只懂苗语),所以尽管工作任务重,放学后,为了让学生们多学一点知识,她还经常饿着肚子,免费给学生辅导。寒来暑往,每天放学,她要四点才能回到家吃午饭。

        回家还不能歇空。由于在学校要完成两门主科的教学,没时间批改作业,她只得带回家,但家里既要忙农活,又要给孩子洗衣服做饭,直到夜深人静时,她才能在灯下继续加班。无数个夜晚,村民们都已进入梦乡,而李心芬窗前的灯还亮着。
    如此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李心芬很快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她所教的班级教学成绩多次超出筠连县县平均水平,近三年来,她教的成绩高出县平10多分,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知人育人 关爱学生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李心芬心中,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山区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缺乏父爱母爱。李心芬注重培养和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努力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学生格外亲近,有什么心理话都愿意给她说,她的话也总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

        班里有位明教陈云的男同学,家中共三人,母亲存在智力问题,父亲是老实纯朴的农民。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没有童年的欢乐,陈云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心疼。

        对他这样的学生李心芬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他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的,渐渐地欺负他的同学少了,帮助他的同学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作文中陈云同学这样写到:“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我会努力学习报答您的!”
       
        育人19载 情系大山

        李心芬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教师,现在她的梦想让然是是能教好学生,让更多学生学到知识,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她甚至放弃了自己走出大山的机会。

        镇党委、政府和中心校领导考虑到山区小学工作和生活的艰辛,更加上李心芬身体不便,多次提议调她到稍好一点的环境工作,但李心芬每次都婉言谢绝。也曾有人劝她考调或考公务员之类的,李心芬态度坚决:“蒿坝镇合力村是我的家乡,合力小学是我的母校,是我工作了十九年的地方,我对这片热土怀有深厚的感情,我对这里的山里娃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我哪儿也不去!”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在这片土地上生长20年,育人19年,李心芬越来越难割舍:“我离不开那群质朴的孩子,孩子们也离不开。”她言语坚决,愿意为山区教育奉献一辈子。

    宜宾日报记者 陈旭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