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8|回复: 0

    [摆龙门阵] 一筠连男子上演“苦情戏”实施诈骗  多家单位“中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4 13: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ce98a2b9e94d0d9de4dca884734cc4bb.jpg

    押上警车


          四川新闻网遂宁5月14日讯(袁方绪 唐倩) “编造悲惨故事,捏造谎言,自称生活无着,又有残疾,想要回家乡,骗取钱财”一套套精心编造的伎俩被李家林演的“活生活色”。所幸,在他故技重施时被人识破。
          李家林,男,44岁,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人。从2015年8月起就开始在遂宁市行骗,通过编造悲惨故事,捏造谎言,自称生活无着,又有残疾,想要回家乡,谎称遂宁市救助站因为其享受了低保而不给予救助,以此骗取钱财。

      实际上李家林从未到救助站求助,并在十个月内几乎把市级及区县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跑了个遍。令人吃惊的是,仅有5个单位致电市救助站了解、反映情况,才避免了被骗。

            专挑机关事业单位 上演“苦情戏”
      根据不同的单位,李家林编造了不同的故事版本。

      2016年1月15日,在遂宁市住建局,李家林以“我在西安打工,没拿到工钱,搭大货车来到遂宁。但我有低保,救助站说我不符合条件,没法给我买票回宜宾,我现在身体极度虚弱。”随后,市主建局拨打120,但李家林坚持不去医院,要求现金救助。

      2016年5月3日,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李家林以“不符合救助条件,想卖血换路费”博同情等等。救助站多次接到12345投诉电话,称救助站不救助无钱返家的李家林。为此,救助站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到投诉单位了解情况,但是每次工作人员还没有赶到,李家林就以其他理由借口溜走了。

      市救助站无辜“中枪” 报警维权

      李家林到多个单位行骗,谎称救助站不救助的行为,给救助站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还原事实的真相,避免李家林继续造谣行骗,救助站经站务会研究,决定对李家林诈骗事件采取法律手段来保障单位的合法利益。2016年5月3日下午,遂宁市救助站站长何利平亲自到单位所在辖区的凯旋路派出所报案,详细阐述了李家林的案由经过,并提供了相关资料。

      经派出所查证,李家林在2000年就因为盗窃财物被劳教了三年,凯旋路派出所对于李家林诈骗事件高度重视。5月10日,李家林在一家旅游公司故伎重演,被警方控制。5月12日,公安机关以诈骗罪对李家林做出拘留15日的处罚。

      据了解,遂宁市救助管理站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的原则,代政府行使为生活无着的特殊困难对象解决临时的生活困难的职能。对于即使是享受了低保的人员在生活面临困境时,救助站也会给予临时救助。

      食宿在网吧享VIP待遇 日均消费近200元

      据了解,李家林在宜宾、南充、广安、华蓥城区也有类似诈骗行为。经凯旋路派出所查实,李家林曾有盗窃“前科”。没有成家,在劳教期间腿部曾受轻伤,解除劳教后,政府考虑到他的临时困难,解决了低保,还获得就业帮扶。但清洁工、制造工等工作,他觉得辛苦又挣得少,最后选择了骗取同情来维持生活。

      李家林专挑机关、事业单位上演“苦情戏”。“我好手好脚的,在街上乞讨肯定要不到钱。编理由找单位人员博取同情容易一点。”李家林还制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跑2、3个单位。半年来,市级机关单位、船山区都被他“跑”了大半,后来他“转战”到安居、大英、射洪,每次几十元、100元不等,最高一次获得200元。曾到安居区救助站、大英县救助站、射洪县救助站,均以无钱返家为由申请救助,救助站购买了返回宜宾的车票。而这些不劳而获的钱,却被用于网吧包房消费。

      李家林在遂宁凯旋中路一家网吧落脚,并成为网吧会员大半年了,是消费最高的顾客。“包房消费每天100多元,食宿都在网吧,从不赊账,还经常叫外卖点餐,每天还消费25元一杯的茶。” ,日均消费达200元。

      被公安机关挡获后,李家林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老实交待诈骗经过,忏悔不该选择这条不归路。警方对他做出行政处罚后,李家林表示,“对不起遂宁热心帮助过我的好心人,欺骗了他们的善意,经过这一次处罚,一定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在此,遂宁市救助站特别提醒各机关单位及各界爱心人士:在接待自称是困难群众,要求现金资助帮扶时应多方核实了解情况,属于民政救助对象的,及时与民政救助机构取得联系,对有诈骗嫌疑的立即报警,由警方核实有关情况并依法处置,谨防爱心善意被欺骗。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