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1|回复: 0

    [筠州焦点] 筠连县塘坝乡川丰村:悠悠南丝路,入川第一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14: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这里有白鹤翱翔桢楠林上,可见“千鸟归林”的美景;这里是秦五尺道暨古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一条古街连接川滇两省,被誉为“一街跨两省,一步三千年”;这里既有保存较好的明清老宅,更有风景清幽花木扶疏的仿古新区……这里就是筠连县塘坝乡川丰村(社区)。

    7ee78f96eca043e2a67c6b97e83b713d.jpg

    2015年,川丰村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传统村落。7月29日,记者走进川丰村,在这个千峰叠翠水成幽的地方,体会“悠悠南丝路,入川第一场”的魅力。

    18d096d4793c0349c835c28af5aee792.jpg

    在古桢楠林,看千鸟归林

    位于筠连县塘坝乡的川丰村,村落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东与兴隆村交界,西接云南省边界,南与双田村接壤,北与幸福村相连,幅员面积 1平方公里,辖4个农村社,现有户数269户,总人口约800人。塘坝古镇古称“丰乐场”,是古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因地处川滇要道,古时被称为“筠连首场”。川丰村的兴衰繁华与塘坝紧密相连,在明清时期,这里上至云南豆沙关,下达筠连县,来往背帮马帮、各色商贩都要在此打尖留宿,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到此地,生活至今。
    塘坝乡素有“千鹤之乡”的美誉,而这“千鹤”聚居之所正是在川丰村的“团儿山”“董家湾”一带。记者看到,“董家湾”有一片占地约50余亩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古桢楠林,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树干直径达1米以上的有30余株,是国家重点保护禽类白鹤的栖息地之一。桢楠为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呈尖塔形,枝叶茂盛,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白鹤最喜欢在上面筑巢栖息,把这里当作温馨家园,因此这片桢楠林在当地也被叫作“白鹤林”。
    近些年来,塘坝乡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从过去30%增加到40%,白鹤也越来越多,如今常年生活着2000只左右。它们早出晚归,身姿优美,白影蹁跹,每年都有大批来自省内外的摄影爱好者拍摄千鸟归林的美景。
    据当地人介绍,这些白鹤已在这里生活了100多年,与当地人结下了“人鹤情缘”。在风雨过后,树下会有年幼的白鹤掉落下来,当地村民会到林子里四处转转,救助受伤小鹤;大量白鹤到稻田里觅食,但村民们仍表现宽容,他们视白鹤为当地的吉祥鸟。
    川丰村村支部书记胡祖强说,“董家湾”下定水河廉让溪绕山而过,环境清幽,农田成片,政府未来将把农田打造成天然湿地生态公园,让游客能够来此赏桢楠、观白鹤、闻稻花,享受乡村旅游之乐。
    一街跨两省,一步三千年

    58889911f9d4cfec35d4a6a4dce12623.jpg

    在川丰村不可不提秦五尺道和塘坝古街

    在定水河廉让溪边,秦五尺道还剩200余米遗迹,古道一边是流水潺潺,一边是农家菜园,人们踩在石头路上,很难不起穿越千年之感。而一座独孔石桥,又将云南盐津县牛寨乡河口村的街道与塘坝古街紧紧相连。塘坝古街,长仅600米,以一座木牌坊为分界,分成了云南与四川两段。云南那端,对联上写着“秦时明月汉时关,蜀省清风滇省隘”,横批为“北达三江”;而四川这端则描述了如诗如画的塘坝风情,对联为“当时为秦时旧道汉时夷路,此地有峻岭清流白鹭楠林”,横批则与“北达三江”相对应,为“南通六诏”。
    当年,塘坝古街为南丝绸之路在四川的出入口,也是连接云南的主要通道。从明朝开始,该地的商铺逐渐形成,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土生土长的川丰村老人李光祖告诉我们,鼎盛时期,每天经过塘坝古街的马帮有几百人之众,大部分会在此过夜休息,第二天再离开塘坝继续赶路。由于马帮的出入带动了该地服务业的发展,饮食、驿站、日用品商铺等行业生意十分兴隆。塘坝最重要的产业是土丝、贡茶、造纸,当年古街上有不少做卖丝绸、纸张、茶叶的商铺,至于其他卖草鞋、卖烧红苕的小贩,也能把一家人的生计打点得很滋润,可见当年商贾如云川流不息的盛景。

    e9316af3dc0d16374c4bfcd39ab6b98f.jpg


    如今的塘坝古街上,两边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黑色的瓦顶、灰褐的木门,斑驳的板壁,古色古香,沾染着时光与岁月的痕迹。虽然这里不再响起清脆悦耳的马帮铜铃和马蹄哒哒,也不见当时为了防止土匪入侵而修建的碉楼城堡,但漫步其间,仍然能听到人们闲谈着昔日乡镇的传奇与荣光。

    bbbbb0ff7ecb1b6fdee832b086b99270.jpg

    从明清老宅到仿古新区

    位于“董家湾”的尹家大院,被当地人称作“古房子”,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明时尹氏先祖迁徙定居于此,聚族而居。经过数代翻修,如今已是两个三合院形成的“双马抱槽”格局。
    走进竹林下的尹家大院,我们没有看到如今的户主尹孟忠老人,但见紧锁大门的民居已日渐残破,但桢楠木门板、门窗的雕花仍很精致漂亮,窗格上荷花鱼塘、白鹤翩翩、喜鹊闹春等图案栩栩如生。
    李祖光介绍,当年这里两个相连的三合院住着七八户人家几十口人,如今只剩七八个人了,多是老人带着小孩留守于此。正在屋前一边照顾孙子,一边剥着玉米粒的安国福,今年55岁,从云南嫁到这里已经30余年了,她见证了曾经的闹热,也正目睹着此刻的落寞。
    “年轻人们不是出外打工,就是搬迁到新区去住了。只有我们这些老人,还舍不得祖业,舍不得离开这里。”安国福说。她口中的“新区”就在一河之隔。与衰败落寞的老宅相比,川丰村新区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只见仿古样式的新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流水环绕,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池塘、假山都体现出了精巧用心,农户休闲广场、购物中心、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是一道集生态旅游与和谐人居为一体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据塘坝乡党委书记张皓介绍,塘坝乡正在全力以赴发展乡村旅游,在川丰村打造带有丽江风情的仿古街区,如今已经初具规模。据当地餐饮老板介绍,别看烈日下的新区“清风雅静”,但一到华灯初上时,这里人气很旺,是当地人跳坝坝舞、喝夜啤酒的好地方,也有从陕西来的旅游团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独特的川南乡村风情。
    来源:宜宾晚报    晚报记者 张新 刘长宾 文/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