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筠 于 2011-7-31 10:10 编辑
筠连在我心中 作者: 荔园
我的故乡在筠连,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半个世纪了,都未能回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年岁增长,思乡之情越来越重,总想有一天回乡看看。筠连是我生命的摇篮,那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童年的欢乐,青年时期梦想。加之,两个抚育我的母亲长眠在那里,从没有去扫墓,每逢清明节日总有一种负罪的感触。
今年国家颁布了清明假,波儿所在的外企也放了假,有机会陪我们去老家了,我和登华决定到筠连去扫墓。 “爸,我从网上定了广州到成都的机票,1.8折,一张票不到300元” “太好了,比火车卧铺还便宜啊”我大声地叫了起来,就像中了奖似的。 连忙给左力发了个短信,她热情相邀约定四月初到深圳海滩玩一天,现在只有放弃了。 儿子和登华对筠连都很陌生,一段时间谈筠连老家就成了中心话题。
筠连曾经的小桥
我给他们说:筠连在四川南部,挨近云南。解放前四川有两个小县,一个是汶川,另一个就是筠连了。筠连只有七个乡镇,人口不足万人。筠连虽小,县城座落在四围青山的低槽坝中,一条碧绿的小河绕城而过,除赶场日有一番热闹,平时大街小巷静悄悄,显得幽雅宁静。那跟仙境一般。怪不得有人说她是〝世外桃源〞
筠连在庆高筠珙长兴川南六县中﹙庆符县解放后已撤销﹚很有名气,不仅因为秀丽的自然景色,古风余韵浓郁的街市,而且是英才济济,流传许多歌可泣的故事。四川反清起义首领之一曾省斋就是筠连人,筠连风景区玉壶井有〝曾省斋先生钓游处〞供游人凭吊;北伐,抗日战争时期,有著名将领和高级领导干部,别的不说,在亲人当中就有张一青﹝二姑父﹞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将副军长,廖新楠﹝堂兄﹞黄埔军校毕业,少将军衔,曾小鲁﹝表兄﹞担任新疆省秘书长;‘红军长征播过的火种,林见龙(黄埔军校毕业)曾在筠连一带领导农民起义建立根据地,都留下无数珍贵文物。
旧城改造中的筠连
清代“湖广填四川”,有部分移民来到筠连,在此风水宝地扎下根来,筠连也成了客家人密集的地方。廖瑞元乾隆年间只身从广东和平县来此,如今廖氏家族已逾七百人。廖涵秋在担任四川第六蚕业督导区主任时,推广种桑养蚕技术,造福桑梓。阿弥娘家姓曾,曾姓来自湖北孝感,筠连文盛号“三省堂”成了名门望族,县城门前立有石牌坊〝义夫坊〞就是旌表曾伯爵丧妻不娶的忠贞爱情。詹姓客家人,有祠堂,还兴办学校。总之筠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离不开无数客家人,客家精神在此绽开朵朵鲜花。 “你说的是你记忆中的筠连。现在怎么样哩?”登华几次问,我感到茫然,虽然偶有耳闻,知之甚少,不过我们相信即将见到的家乡,一定会比我心中的筠连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