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是筠连商人的重要聚集点,虽然筠连与绍兴不能相比,但是了解和学习绍兴的先进经验将有助拓展我们的思维,本文为浙江省绍兴市工商局副局长、越城工商分局局长 赵健生撰写。
[img]禁止外链[/img]
浙江省绍兴市工商局副局长、越城工商分局局长 赵健生 |
网络经济的异军突起是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极大程度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突破了传统的经济概念,对经济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工商部门的监管服务工作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调整好自身角色,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推进网络经济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进而服务于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拓展工作思路、拓宽监管领域的一个新课题。这里就工商部门如何立足地区经济发展背景,规范服务好网络经济的发展,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谈些浅见。
一、绍兴网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现状分析
绍兴作为一个地市级城市,位于长三角东部,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的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发展短板。
(一)经济实力较强,块状特点明显。2009年全市有企业7.3万余家,个体工商户20万余户,以纺织、印染、服装、化纤、化工、机械等为主要支柱产业,全市GDP2373.46亿元,居长三角第九位,浙江省的第四位,其中出口157.61亿美元,占全市全年GDP的45%,在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都称得上经济强市、出口大市。
(二)三产比重落后,出口依赖性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地处杭州和宁波的中间地带的绍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经济大市远远不相符,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717.90亿元,三产占GDP比例只有36.7%,在浙江省位于第八位。特别是绍兴市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面料、中低档成衣、化工初级产品,市场定价权低,企业对出口外商订单依赖度高,销售通路基本被外商控制,更是该市出口的软肋,表现很明显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绍兴市高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使该市经济受伤不浅。
(三)网络经济后起,发展困难重重。目前区域内网络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各方面都比较薄弱,表现在:(1)数量少。由绍兴人注册的域名和开办的网站,全地区只有近5000个,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网上工商红盾标识只有近2000家,全市每百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只有1.86个域名。(2)规模小。绍兴市从事网上交易的企业、个人起步较晚,与温州、义乌相比有较大差异。网上同城交易的网商绍兴的商户不如杭州的商户产品丰富,交易额偏低。全市淘宝网商只有7500家,而杭州的淘宝店超过7.6万,全省有19.7万家。(3)地区分布不均匀。阿里巴巴出口通绍兴市区占到25%、绍兴县40%,上虞嵊州新昌加起来只有35%,绍兴的网络经济急需扶持、助动和发展。
二、发展网络经济,发挥经济马车效应的必要性
网络经济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在绍兴的原发性发展和未来的不断壮大是破解绍兴经济发展瓶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具有强大的潜在拉动力,正因如此,工商部门要全力支持和服务好网络经济的发展。
(一)网络经济的独有特性有利于商业发展。网络经济是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它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而且也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相比传统的实物商店或是公司,网络商品交易环节更少、可以省去店面租金、节约时间成本,产生更大让利空间。
(二)网络产业创造出了许多助企发展的实例。全市各地纷纷尝试,绍兴县专业纺织外贸网站全球纺织网的会员数已近70万名,每天采购的信息多达1000多条,网页访问量和注册会员数及商铺出租率均比去年同期增长逾200%。原来从生产到终端零售有很多的环节,通过该网站实现了交易的结构扁平化。供求直接见面使得采购商降低采购成本,生产商及时了解直接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变化,企业反应能力大大提高,单位利润率大幅提升。一个月一个网上商铺的点击率高达1万多次,与客商对接的机会甚至超过实体市场,这对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网上交易会永不谢幕。根据阿里巴巴方面提供的数据还显示,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急中,国内线上中小企业将比传统线下企业的存活率高出5倍。
(三)网络经济发展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作用。民间自发性的网络创业就业热潮方兴未艾,截至2009年底,注册在淘宝网上的绍兴店铺商铺有7500余家, 阿里巴巴出口通1400家, 阿里巴巴诚信通(中文版)全市记录1.39万条。据绍兴市工商局在市区进行的调研,平均每家淘宝网上从业人数在3-4人,也就是说这些网上店铺实现了2.5万-3万人的就业。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大学生残疾人自我创业就业,大大减轻了社会压力,提升了社会稳定度。据了解市区较大网店的交易额可达500万元/年以上。据估计光是市区网商交易额就可以超过亿元,网上开店已经成为80后90后自我创业的热潮。网上购物也已经成为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时尚,市区润和大厦已经开通的网上购物网站,购物量也是效果良好。
三、发挥工商作用助动绍兴网络经济发展的对策
根据绍兴市出口不能降,出口利润要提高,第三产业要提升,消费总量要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工商部门要克服外部立法滞后、氛围不强和内部传统管理思想根深蒂固、综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新经济人才极度缺乏以及信息闭塞,网上经营行为检测跟不上等困难,在助动网络经济发展中做到引导、规范、鼓励和扶持。
(一)做好宣传引导文章,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共识。要加强工商内部系统教育。开展干部思想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电子商务全方位渗透市场的大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进入网络监管已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不能及时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并肩负起监管职责,必将在监管领域中出现一块网络“真空地带”,甚至可能使工商部分失去对网络经济领域的集中、高度、权威性的管辖权;开展计算机实务、软件应用及法律法规等培训,鼓励干部学习提高,切实提高干部素质,胜任起网络经济监管职责。对外要宣传发动各界力量。多向当地政府及时真实地反应民情,走访教育企业开拓网络市场的经营理念,让社会各界清醒地意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利用网络平台,将切实克服有形市场时间、空间的局限,这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对于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三产增长有较好作用。要把网络视为21世纪的助推器,倍增器。网络已经深入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深入到每一人的日常生活,随着网络的延伸和3G移动技术的应用,网络将对绍兴市传统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将创造新的商业文明,虚拟经济其实并不“虚拟”。经济危机促成“网恋”,更多的地方政府相继与知名网络公司牵手。嵊州市的领带服饰、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几大产业集群,外贸依存度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碰到了订单少、成本高、融资难等一系列难题。嵊州市为了促进块状经济升级,将嵊州市的集群产业搬到网上“叫卖”,帮助企业度过眼下难关。
(二)规范两个市场监管,力挺网上市场成为三产龙头。要推动建设网上市场。目前绍兴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83个,2009年成交额1423.19亿元。市场是该市经济的龙头。柯桥的轻纺城带动了绍兴的纺织、印染、制衣业,嵊州的领带城造就了中国最大的领带产业基地。诸暨的华东珠宝城背后是珍珠养殖、生产、加工业。在加强实体市场提升改造和监管规范,加快市场的改造升级的同时,要推动有形市场电子化,发展壮大网上市场。如,嘉兴市的网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丝绸城等专业交易平台建成,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市场交易知名度。绍兴县也做了有效的探索。中国轻纺城网上交易市场和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网上交易市场运行,大大加快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全球纺织网的运行,每年可以为绍兴县纺织博览会带来几百名国际买家。要加强网络经济监管服务。工商部门要做好对具有网站域名的企业进行登记建档,引导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在其网站上标注工商标志,显示其电子执照的内容,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网站可信度;要加强对商务型、经营性的网站的监管服务,依托现有巡查搜索软件,根据现行法规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及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工商职权范围内监管好网络商务活动中违法行为;在经营性网站下方加贴的工商备案标识上嵌入网上举报模块,实施网上巡查与网民举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三)鼓励网商创业就业,加快基地园区建设进度。要社会合力建设好网商创业园区基地。积极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资助、支持、助动各类网创园区基地建设,积极汇聚电信网络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以降低他们的创业就业门槛,促使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序竞争、共同提高,带动该市商贸发展新亮点。绍兴市区网络创业科技园区,从招商到试行短短几个月,16家网商的交易额已经过百万。经营户们相互带动,中间不少都要求申请公司营业执照,准备向淘宝商城进军,经营水平和档次,有了明显提升。要建立工商指导站,鼓励网上创业就业。积极鼓励各类特色人群,如复退军人、下岗工人、大学生利用现有著名交易平台如淘宝网、京东、易贝的网站开展网上就业、创业,提供注册登记方面的便利。尤其是重视大学生网商的培育,绍兴市工商局与文理学院共同建设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基地,在所辖工商所设立工商指导站,为大学生网上开店颁发营业执照和提供政策咨询,引导规范经营,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四)争取转为政府工作,获得各界合力扶持发展。要争取政府支持。网络经济的繁荣将大大刺激个人网络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之外,有效的带动三产特别是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涉及发改、财政、税务、科技、劳动、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将惠及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政府工程。工商部门要多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反应当前发展网络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出主意,多提意见,争取获得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力扶持,将工商工作转化为政府中心工作,实现由政府牵头,汇集各个部门现有的优惠政策,支持助动网络经济的发展。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助动网络经济发展,明确了资金扶持,网商最高可获20万元奖励,明确了劳动用工、科技创新、工商注册、地税优惠等政策。针对目前部分法律、法规条款陈旧的现状,要积极推动、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的制定和完善,本着积极引导、鼓励发展的原则,沉着应对网络经济的出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工商局越城分局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