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6|回复: 0

    [摆龙门阵] 筠连古楼坝印把山上有块“猛然醒来的石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0 1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猛然醒来的石头

    任何自然景观在游客没有去的时候,都那么好好地沉睡在山水之间。是我们的到来,我们浮躁的脚步和轻佻的目光,将它们吵醒了,包括那些跟地球一样古老的石头。


    [img]禁止外链[/img]
    筠连古楼坝印把山上的石头。(李新勇 摄)

    在筠连县古楼隐豹关五尺道山脚下,有一块近两米高的巨石,向着山外的一面比较平整,于石头肚脐偏右位置,有一小孔,大小可塞进一截指头。对着小孔吹气,若力道用得正好,石头便发出黄牛般的哞叫,声震山谷,气势恢宏。当地人称它“石海螺”。我在大海边工作,知道再大的海螺,其声也没有如此雄壮浑厚,更没有如此号令三军的气势。


    跟佩服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那样,我佩服第一个发现这小孔并吹响第一声的人。这块石头看似相貌平平,没想到上天早就赋予它神奇的功能。大自然有多少物件跟这块石头一样,其神奇的功能还处在沉睡状态呢?


    从这儿越过一坝梯田,就到了如今学术界讨论非常热烈的隐豹关五尺道。讨论的焦点,一是,“五尺道”到底是秦朝行政区划的一种,还是指按照一定宽度规定修建的官道;二是隐豹关的五尺道是不是秦人所开。各方引经据典,宏论连绵,至今没有定论。


    作为一名作家,于我来说,上述两个问题如同我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必要非在生活中找一个具体的人来对号入座不可。只要能确定这条古道是出入川滇的重要通道,而且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就足够了。当年的马帮、背帮、挑夫、进京赶考的仕子,出朝为官的大员,全靠这条遍布艰辛和险恶的古道来承载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沿着石阶蜿蜒而上,在无数深深浅浅的马蹄印中间,似乎还能嗅到得意者作乐的酒香,听到失意者酸楚的叹息。


    古道两边的石林石笋,姿态万千,有的像被风雨侵蚀的院落,有的像林立的古庙,有的又像登台拜将的神坛,或如莲花乱开,或如一堆刚出锅的爆米花……在坚硬的石头中间,草树乱长,负势而生。


    [img]禁止外链[/img]
    筠连古楼坝峰丛远眺。(李新勇 摄)

    站在石阶上回头望,远方是川南著名的古楼峰丛。在古楼酷似盘子的坝子边上,突然高耸起数以千计的孤峰和各自独立的小丘。那些孤峰,好似一片朝天举起的手指,近处的十分清晰,远处的,隐现在缥缈的山岚中,高低错落,粗细相间,特别像五线谱上缀着的音符。


    峰丛脚下,舒适惬意地散落着村落。川南典型的人字坡黑瓦房,掩映在落光了树叶的冬树间,显得谦逊而温馨。村子前面那一坝种着各种蔬菜的田园,把村庄好好地包围着。这是一片还没有被现代社会搅乱节奏的农村。看一眼,勾起我们对过去平静的、原生态的岁月,产生怀想和依恋。


    重新返回山脚,见距离隐豹关五尺道一公里的地方,一个小村子的后边有一孤峰独立,远看,酷似一个大印的手柄,当地人称“印把石”。这个村的村支书热情地怂恿我们去爬这个印把石。到了石峰脚下,抬头望,只见四面如刀砍斧削一般,别说攀爬,站底下都怕上面石头飞下来砸了自己。


    村支书说:“好不容易来一趟,错过了,也许一生都没有机会了。”


    村支书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文化水平不一定高,话不多,却往往一语中的。是啊,人一辈子能故地重游的,不过百分之一;再说,如今建设发展那么快,即使能故地重游,到那时候,谁知道这印把石还会不会立在这儿。


    石峰有四五十米高。


    村支书在前面带路。没有任何保护和辅助措施,手脚并用,紧扣石缝,揪乱草,攀石崖上的树丫,还得当心脚下,脚尖踩在能够承受重力的那么一点点石头凸起上。一身臭汗,终于抵达石峰顶部,那是两块四五平方米的平台,寸草不生。从上面的鸟粪看,多半是老鹰、鹞子等猛禽过夜的地方。站在平台上极目远眺,人就有如乐队指挥之感,远处的古楼峰丛、近处头帕一般蜿蜒盘曲的隐豹关五尺道、随心所欲四处散落的村庄,仿佛都在静静地等待,只要我一抖指挥棒,就能乐声大作,翩翩起舞。


    在筠连,我爱上了石头。友人送我两方震旦石材质的砚台。这石头色如精墨,细若凝脂,石头中间夹杂乳白色的石笋状的海螺化石,粗细不一,精美异常。据资料,震旦石生成于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中期。石头中间形似海螺的化石,为海底无脊椎软体动物。此石埋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取之不易,得之更难,开凿成砚,尤为珍贵。


    莫非,在那时候,这里是汪洋泽国。


    那石海螺、那峰丛、那印把山,以及那被人开凿和践踏的古道上的石头,都是大自然之子,成于一瞬,屹立万年。


    跟大自然的亘久相比较,人类不过是一群叽叽喳喳的过客。它们苏醒,因为我们到来;它们复又沉睡,因为我们离去。好在,不管它们允不允许,我都把印象和思考带走了。


    (原载《岁月》杂志2013年第9期,收入散文集《马蹄上的歌谣》)

    来源:筠连新闻网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