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1|回复: 2

    [累累硕果] 共产党员范钦刚:让山里女娃插上腾飞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16: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中广网筠连6月29日消息(记者隆敏 通讯员罗强 田雨佳)6月28日和29日,对四川省筠连县蒿坝镇中心校教师范钦刚来说,是喜事连连:28日,他被宜宾市表彰为全市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29日,《光明日报》在“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以《他给山里女孩编织梦想》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范钦刚,一名普通的山区语文教师,业余辅导女学生训练篮球,在偏远山区学校练就一支冠军女子篮球队,为改变山女孩命运寻找了另一条出路,让山里女娃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
      一
      1992年中师毕业后,范钦刚在筠连县蒿坝镇中心校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1995年,范钦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牢记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和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将全部的爱和满腔的热血献给山村教育事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但看着部分女学生毕业后只好回家务农,过着“三间瓦房一群猪,数亩烤烟一湾田”的生活时,范钦刚心里很不好受。为了让山里女孩成长成才,范钦刚决定组建一支学生女子篮球队。
      “山村女学生真正走出大山的,都是依靠读书一条路。” 范钦刚告诉记者,“我想,组建一支学生女子篮球队,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或许还能给山里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带来另外一番天地!”
      2005年9月,女子篮球队正式开班了,首批学员有20人。6个橡胶篮球、几把自制的铁锁和一床薄薄的草甸,是这支篮球队的所有设备。“女孩们没有一个穿着正式的篮球鞋或运动鞋,布鞋、棉鞋、胶鞋是她们最常见的装备。”范钦刚回忆说,服装上就更不讲究了,平时怎么穿的,训练时也就怎么穿,根本没有统一的着装。虽然训练条件差,但女孩们坚持着,范钦刚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女孩们渴了,范钦刚用学校补贴他的训练费买矿泉水;训练时孩子们有伤痛,范钦刚就拿自己的工资给她们买药;节假日训练完,请孩子们在家里聚餐,改善生活。“范老师对待我们,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特别的好……”女子篮球队队员谢小琴说。
      怎样进行系统训练,是摆在范钦刚面前的一大难题。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对篮球训练一窍不通的范钦刚,请人帮忙从网上下载全套《篮球课堂》和其它一些相关女篮训练的资料,通过自己先学习、理解,再根据队员的情况,安排好训练内容和方法。每天,范钦刚先在家里一遍一遍跟着影像资料学动作、想训练安排,然后再“照猫画虎”,对着一群只会“抱着篮球跑”的女孩慢慢示范讲解。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备课批改作业,成了范钦刚每天工作的三部曲;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天,范钦刚成了工作狂……
      “从2005年至今,范钦刚没有休息过任何一个星期日、寒暑假及节假日,全用在了球队的训练上。”蒿坝镇中心校党支部书记刘发才说,学校给范钦刚的训练补贴,他也全用在了学生身上。
      二
      付出总有回报。2007年4月,女子篮球队首次参加宜宾市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一举夺得宜宾市初中女子组冠军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两项桂冠。捧回奖杯的那天,蒿坝镇的上百名家长自发集在一起敲锣打鼓欢迎她们回来,并集资在蒿坝镇街头摆开了8桌庆功宴,犒劳 “小英雄”们。还把集资剩下的200余元交到范钦刚手里,要给孩子们买训练服和运动鞋。接下来,范钦刚和他的女子篮球队年年参加宜宾市中小学生运动会,5年中,夺得4次冠军。
      一个篮球,一次次荣誉,深刻地改变着越来越多的山里女孩们的命运。女子篮球队的30多名队员初中毕业后,几乎全部升入县里最好的高中学习,有的还入选了宜宾市青年队。今年就读于宜宾学院体育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李友萍是范钦刚篮球队的首届队员。家里姊妹多,家庭收入少,让李友萍家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范老师带着我们打篮球,我可能早就辍学了,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打工呢。”李友萍回忆说,因为打篮球的缘故,她被保送进县里最好的高中,高考时她又以特长生资格顺利进入了大学本科体育专业。由于篮球打得好,一家公司已提前跟她签下了就业协议,并从现在起每月给她发1000多元的工资。
      目前,范钦刚篮球队里有19名队员,均是初一至初三的女学生,身高最高的不过1米68,最矮的只有1米55,“家人让我们好好打球,锻炼好身体和协调性,以后到县城读高中,今后考个军校,当个女兵。”新一届篮球队员们,虽然才刚开始参加训练,但已开始编织自己的篮球梦想了。
      三
      “一次,球队中几个外出读书的孩子发来短信,结尾是‘8个爱您的女儿’。当时,我特别激动。这也许就是一直支撑我带领篮球队的动力:以爱心收获爱心,以真诚回报真诚 。” 范钦刚告诉记者,只要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高兴,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女子篮球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2008年7月,在世界冠军张山和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的带领下,中央电视台“圆梦2008”栏目组来到蒿坝镇中心校,和球队师生交流座谈。他们对女子篮球队克服困难,积极拼搏的精神大加赞赏。特别是2012年5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通讯《语文老师带着一群女孩改变命运 山里杀出女子篮球队》后,更是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帮助孩子们,想方设法给帮助她们,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成长机会。范钦刚也先后获得“筠连县劳动模范”、“宜宾市师德标兵”和“宜宾市优秀篮球教练员”等荣誉,2011年更是获得了四川省第八届优秀乡村教师“怡和烛光奖”。
      蒿坝镇平均海拔1100余米、离县城50公里,与云南省接壤,山高路烂,偏远闭塞。面对这里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范钦刚处之泰然、安之若素。范钦刚的篮球队小有名气后,筠连县最好的中学曾多次邀请他前去执教,可每一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舍不下这里的孩子们。”范钦刚首先考虑的总是这大山里的孩子们。
      二十年光阴荏苒,二十载辛勤耕耘。蒿坝镇中心校的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学校面貌、办学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变的,是范钦刚忙碌的身影,是那份对山区教育的执著!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6: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6

    他给山里女孩编织梦想

    ——记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蒿坝中心校教师范钦刚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72.9  ●任教学科:中学语文

        ●毕业学校: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师范学校,后在宜宾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专业学习

        ●从教地点: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蒿坝镇蒿坝中心校

        ●任教经历:1992年至今担任宜宾市筠连县蒿坝镇蒿坝中心校语文老师,2005年,创建学校女子篮球队

        从教箴言:

        体育对于山区教育而言,不仅是山里孩子锻炼身体的一种工具,更是改变山区教育观念的一种手段,体育能让山里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从而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大山,所以我将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同事评价: (蒿坝中心校校长张永强)

        范钦刚老师在做好语文教师的前提下,几年如一日坚持训练学校女子篮球队,没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任何的要求,完全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是我们教职员工学习的楷模,师德的模范。

        学生评价: (篮球队队员谢倩)

        参加篮球队,我找到了我的兴趣所在,也找回了自信。篮球给我们这些山村女孩开辟了一条梦想之路。

        从四川之南的筠连县城出发,汽车要在崇山峻岭间盘旋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川滇交界处的蒿坝镇。蒿坝镇所谓的“坝”也就是四面环山如锅底状的狭小缓坡地。这里鸡鸣两省,交通不便,务工和种植业是当地苗汉群众的主要收入,但就在这样偏远的山区,蒿坝中心校的范钦刚老师一呆就是20年,用精彩的语文课影响了众多的学生和老师,而且还带出一支威震川南的女子学生篮球队。他的坚韧给了山里女孩从未有过的快乐和自信,也给了她们走出大山的勇气。
         
    发表于 2012-6-30 2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我就是这上面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