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qy大海 于 2017-6-23 06:33 编辑
筠连沐爱镇有位石头雕刻专家专雕“人物战场”系列 俗话说:“72行,行行出状元”,的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笔者今天(6月23日)下乡经过筠连镇中和村,碰到一位刚满60岁的老人,用手沙轮不停的在一块石头上面转来转去,按照惯例这位老人应该退休了,可他为了养家糊口,整天还工作在灰尘漫天飞舞的石头雕刻行业,他就是笔者要叙述的本文主人公赵进武——赵师傅。 (赵师傅正在雕龙凤尾) 赵师傅今年刚满60岁,家住筠连县沐爱镇金銮村6组,家里有6口人,儿子和儿媳妇一直在外面打工,只剩下不到60岁的妻子在家带两个小孙子和操持家务,偶尔赵师傅也回家看看。 (赵师傅正在切割花边) 笔者对这位已经60岁的老人工作赶感到佩服,好多像这段年龄的老人早已不会干这么重的活了,可这位老人还在努力拼搏,为了家庭的生活他一直在外面奔波劳累。 笔者表明身份时,赵师傅才稍微停了下来,与我交谈了几句,手里还拿着一把电器(工具)。我问他干这个行业多少年了,他却说:“我20岁就开始学习石工,那时候没有多少工具,就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工具,帮工学业一天只有一块钱的工钱,逐步学业有成,慢慢地开始学习雕刻,一直以来我就爱上了雕刻这门职业,10年前,我在云南牛寨一带的石头雕刻技术可观,那里的人有很喜欢我们,一干就是10来年,后来由于离家太远,为了照顾家庭,我才又回到筠连,在筠连县城周边又做得了10多年,在这里做石头雕刻也有是4年了,我专门负责在石头上做花草、文字、线条和人物战场的雕刻。” 我说你每天这样工作不觉得累吗?一天那有多少工资呢?他说:“肯定还是累,不过觉得人生一世就是为了生活,工作起还觉得好过一天,工资到也不算多,吃稀饭还是没问为题的。”赵师傅有趣的对我说。 编后语:通过这件小事,充分体现了筠连人,特别是筠连的农村人,农村的群众吃苦耐劳性强,俗话说:“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农村人经过千锤百炼,炼就了一身的好体力,学得一门手好手艺,赵师傅一辈子就只有一门职业,那就是雕刻,手艺不再多,而在于精益求精。笔者离开时,赵师傅又拿起他手中的工具一锤一钻的继续工作,等待他的将是一天的劳累和疲惫,他还要在人生的旅途上继续默默耕耘和奉献,完成他的雕刻人生。
(图/文 作者:母乾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