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是我国古代饮食活动中最常用的盛贮器,有着极高的考古价值。日前,筠连县筠连镇真武二组一村民在修建新房打地基时,就挖出一个古代陶罐。
3月21日,记者在该县真武村二组村民陈光顺修建房屋的施工现场看到,已有不少附近居民闻听而来,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大家都想知道这个刚挖掘出来的陶罐到底是哪个朝代的古董。
“听说挖到宝贝了,从来没有看见过,应该很有价值吧。”廖昌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个挖掘出来的陶罐,大约有一斤重,底部略小,中间粗大,开口端无盖,罐子最大直径约15厘米,罐口直径7厘米。罐身上面有龙纹图案,虽然外表残旧,但从形状和做工上看都非常精致,古罐都没有密封,隐约看见里面还有少许谷子壳。发现古罐后,施工方负责人要求工作立即停工,第一时间将现场保护起来。
“我们今天挖基础的时候,发现有个墓,里面有个龙罐,考虑到是文物,就喊工人把它保护起来。”施工方负责人母保军介绍。
经该县文物管理所专家现场鉴定,该陶罐属于明末时期的陶瓷品,是用泥胚制作而成,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属于当时的陪葬品。
据筠连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刘良坤介绍, 经现场勘查,初步判断是一个土陶,据推测应该是明代末期的彝族人在本地的土作坊烧的,这个魂罐做工虽然不是那么讲究,但还是上了柚的,虽然粗糙,但年代比较久。下一步,打算把它收藏进文物管理所,作为筠连文化发展,地方特色的文物见证。
据了解,目前,在宜宾挖掘出来的古代生基墓里都发现了许多类似古陶罐,筠连县文物管理所现已收藏了二三十个类似古陶罐,经济价值虽不高,但考古价值很大。(詹杰 周万刚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