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恋 的 悲 哀 ——由一起早恋凶杀案引起的思考 重楼 原创 一位年仅17岁、还在读高一的花季少女,在“三角恋”中被杀身亡,案发地这个小县城像炸开锅一般,沸腾了! 这沸腾中,有震惊:“太可怕了,这事竟发生在咱家乡,咱身边!你看呀,那血淋淋的鲜血,还未凝固”; 这沸腾中,有惋惜:“一个如花似玉的青春少女,她的理想风帆才刚刚扬起,就匆匆而去”; 这沸腾中,有吃惊:“看那凶手,分明还稚气未脱”; 这沸腾中,有迷惘:“这世界,怎么了?” 人们为亡者哀思、祈祷!哀思、祈祷之余,是苦涩的心情,沉重的思考。 ——早恋的悲哀。父辈这代人,提倡晚婚,男性27岁,女性25岁方可结婚。在恋爱阶段,谁要是“出了轨”,那是大逆不道的。一些“过来人”说:“那时,和恋人连手都不敢碰一下,更不说‘亲嘴’啥的。”如今,十几岁“耍朋友”司空见惯,就算“越雷池”你也别大惊小怪。君不见,十几岁的在校生到医院做“人流”,并非个案。 ——法制观念淡漠。动不动就敢耍刀子,敢要一个人的性命,这是啥性质?啥心态?家里的“家法”管不了你,难道“国法”、“王法”管不了你?动刀动枪的事,脱得了“爪爪”吗?没听说过“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句话么?学生娃在学校里学文化课是主要的,但法制课、心理课、怎样做人的课也必不可少。 ——正确看待早恋现象。现在不少年轻人在高中时期(甚至是初中时期)就开始耍朋友,有的才十六七岁,朋友不止耍了一个。这种现象,不知家长知不知道、学校知不知道?也许多数都不知道,少年们干这事“保密”工作毕竟做得严实。但不容否认,有的,家长也知道,甚至学校也知道。少男少女情窦初开,这可理解,是心里、生理成长阶段的自然现象。但“初恋时不懂爱情”,正是求学的时期也不应该去谈爱情。即使要谈,到大学阶段再谈也不迟的。 ——加强教育刻不容缓。中学生早恋现象,家长要重视,学校要重视,全社会都要重视。要多方联起手来,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教育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健康”时常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早恋是自然现象,但早恋的危害性极大,不利于身心健康;二是有了“病”之后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不歧视,不打骂,不施压,疏导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悬崖勒马不为晚,船到江心抛锚迟啊! 我们应该承认,有的早恋现象,归根结底来讲,其错的根源不在于早恋的双方。毕竟,他们都是单纯的、幼稚的、无知的、无辜的。 1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