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5|回复: 0

    [教育理论] 有“缝隙”让教育更严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2 07: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教育导报■ 贾宪章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也许是题目太难,或者是学生太在意这场考试,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铃声刚刚响过,教室里就开始躁动不安。有的学生开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着,有的学生开始扭来扭去……监考的王老师发现平时成绩一直不错的张夏荷同学正在四处张望,神情紧张地把一张纸条压在试卷下,小心翼翼地抄着。直觉告诉王老师,张夏荷在作弊。当张老师把自己的手按在她的试卷上时,张夏荷的身体在颤抖着,一张脸也因为极度恐慌而在扭曲变形,双手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笔,双眼充满近乎哀求的目光……王老师将她的试卷和纸条一起拿起来,装着看她答得如何的样子,并迅速将纸条收走。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好好检查,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也许让你懊悔不迭的正是那些微乎其微的细节,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啊!”张夏荷慢慢低下了头……这件事以后,张夏荷学会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后来,王老师收到了一张贺卡,上面写道:“老师,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您的循循善诱,也不是您的诲人不倦,而是您的宽容。你宽容地呵护我的自尊,让我在愧疚之后还能平静又从容地抬起头……”
      王老师用一个“宽容的缝隙”完成了一次“严谨的规范过程”,让张夏荷有机会攀登到自我规范的一个新高度,也生动演绎了“有缝隙的严谨”别样的魅力。
      由此不禁想到一些有经验的木匠师傅在工作中总习惯不断的叮嘱自己的徒弟:“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就易散落。时下,许多家庭装修房子,常常出现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就是太“严谨”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就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留一道缝隙”就是木匠绝活与育人绝技的“异曲同工”吧。
      教育实践需要育人者协调好“抓”和“放”这两方面的工作,来有效地实现自己的育人目标。而要想让自己的育人过程呈现“严谨”,却必须用好这一道“缝隙”。一板一眼“抓”的环节中需要些许“放”作为“缝隙”去调节;随心随势“放”的时段里亦需些许“抓”当成“缝隙”去规范。
      有时,在许多教学内容上和一些施教环节中,需要教师以“抓”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此时的态势就应该表现为追求严谨和勤奋,不仅要求教师“严”字当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体现在勤奋的教风上,强调腿勤、嘴勤、手勤的同时,注意发挥自身的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和幽默诙谐的感染威力,但是“抓”的过程中也必须“留一道缝隙”,适当地“放一放”,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具有独立活动时间和空间,多一些观察和指导,少一些规矩和限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张扬自己多姿多彩的个性。这样的育人过程才会充满自然魅力。
      有时,在许多活动内容上和一些育人情境中,需要教师以“放”的形式去完成各项计划指标。此时的教育形式更多的是以顺应学生的天性,尊重其人格为出发点。当今的孩子成长在全新的信息时代,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而迅速更新。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学习,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表现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这些都要求育人者在施教过程中大胆创设更多的“放”的环节去满足其成长的需求,让教育过程成为他们展现自己个性和才华的小舞台。但这个过程绝不是只“放”不“抓”,也要在“放”中留下些许“抓的缝隙”,最好的选择是不失时机实施“隐形抓”的教育活动,如果“隐而无效”,有时也须通过“显性抓”去制止、规范一些过于出轨的环节。这样的施教才会活而不乱,才会健康地得以持续。
      有种“缝隙”让教育更严谨。育人者只有注意完善自己“留一道缝隙”的施教艺术,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变得严谨,才会让各种育人活动更加趋于完美。育人实践就像弹钢琴一样,激荡时荡气回肠但不失婉转悠扬,舒缓时神清气爽却不忘铿锵神韵,这样才会演奏出让师生同步陶醉的杏坛交响。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