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6|回复: 0

    [教育理论] 真情阅读 呵护感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2 0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教育导报■ 岳丽琼

      我们教给学生知识,交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有经验的老师还可以传授给学生所谓的技巧。可是,我们一直忘了让他们学会感动。个体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感动,这分感动无关考试、无关升学,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就常常“被省略”了。其实,这种忽略恰好丢掉了语文阅读最本色的东西。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知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细腻的情境创设,投入的感情共鸣,艺术的深情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情感动,是语文教学质的升华。
      一、情境创设,激起情感浪花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进入阅读情境,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感情因子,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物我两忘的境界。在新课开始时,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往往能创设一个非常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如在教学《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时,可播放“高山流水”式琵琶曲或钢琴曲,让学生先听配音范读,领略其感情所在。然后,再配音联系轻声朗读,让学生体验情感之美。再如在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在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后,可播放乐曲《送别》,让学生在乐曲中思索,在乐曲中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一同呼吸、思念、悲伤、无奈,在音乐声中,作者感染了读者,读者理解了作者,音乐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应。如在教学《春》《三峡》《桃花源记》等写景类的文章时,教师可让学生欣赏配乐风景教学片,一边聆听朗读,这一过程可以在优美的音乐和风光中陶冶学生的身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用心感悟,积淀情感体验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中人物对话,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自己的情感意志,上升到对文学的品味、鉴赏的层次。因此,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心去读,用真情去读,认真解读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丰富内涵和隽永韵味,这样产生的感动才最真挚、最持久,也最能迸发出强大力量。在读《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孔乙己、“短衣帮”、“小伙计”这类人物的命运,同时引发学生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生活经历,感受时代烙印。在读《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引发学生对范进命运的同情,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升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读《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感受人情的冷暖,引发对菲利普夫妇唯利是从、趋炎附势的批判,唤起学生的良知、真诚和亲情。这对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是一种真正的情感升华。
      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为了汲取经典的语言句式、精彩的好词佳句、健康的思想情怀、传世的深邃哲理。要让学生更好地阅读,产生更多的阅读感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到文学的大花园里去采撷更多的情感花朵,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次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次灵魂的飞跃,从广博的阅读中获取和积淀深厚人生体验。
      三、回归生活,呵护感动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在学生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去创造属于他们的感动,这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了。“书中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因此还语文一个本来面目,还阅读一个返璞归真,是阅读的至高境界,也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在读《曹刿论战》时,感慨曹刿深谋远虑、智勇双全,同时感受庄公的慧眼识英才,虚心接受意见,让学生联系生活,定会得到更多的理解。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新教材中有很多名篇、经典,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融入文本,在真情感动的同时,还要学会表达情感。可以是课堂上的慷慨激昂,可以是形诸文字的真情流露,尽管有时候会很幼稚,但是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呵护他们的感动。
      苏霍姆斯林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应该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远离了自然、感性和激情,变得功利和浅薄,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说教里,便失去了灵魂。我们要在呵护学生的阅读感动中,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  
      (作者单位:阆中市白塔中学校)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