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2|回复: 0

    [教育理论] 语文课堂要找准“突破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3 23: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教育导报■ 吴尊华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思维分散的学生思想集中在课堂上来,迅速进入课文内容,是提高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恰当地切入课文,找准课文的“突破口”,就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而找准了课文的“突破口”,就能快速而准确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和主题,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把课文题目作为“突破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标题就体现了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有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有的确定了文章的范围,有的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认为选择标题为“突破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切入方法。例如在教授《奇异的激光》一文时,我先用红色粉笔书写“激光”,然后让学生思考你对激光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再在“激光”前面用黄色补上“奇异的”三个字,让学生充分想象、分析文章会写些什么关于激光的“奇异”内容,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课文的核心事件或内容作为“突破口”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学生初读一篇文章后,是能够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的。在教学中,我们不妨以此为“突破口”,“中心开花,勾联全篇”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做到重点突出,还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西门豹治邺》一文的主要部分显然是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和惩治巫婆和官绅的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我抓住西门豹和老大爷对话中的核心——“闹”,让学生弄清文中谁在闹,闹什么,为什么闹,怎样闹,闹的结果如何。学生围绕“闹”字,逐渐理清了事件的发展历程。在第二个部分中,则抓住西门豹治邺的核心事件——“送”,“西门豹送了那些人?把他们送到哪里去?送给了他们什么?”学生围绕“送”字,结合课文内容,反复品读,读出了核心事件的多重丰富内涵。
      三、把课文的线索作为“突破口”
      一篇课文的线索,贯穿课文材料始终。有的课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以时间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线索为教学的突破口,能使各教学的环节衔接紧密、连贯自然,富有整体感。如《灯光》一文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两条线展开教学。首先是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其次我又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四、把课文的关键词句作为“突破口”
      在教材的很多文章中,都有一些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作用的词句,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很容易切入文章内容,透析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很好地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教师可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信息,让学生着重思考从文中提取或者提炼出这样的词语或句子,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要抓的要点是矛盾着的两个关键词:“可爱”和“破碎”,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发出的感叹,对全文的学习起着一个提挈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地球哪些地方可爱,为何容易破碎来阅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生就能很容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远不止这些,由于每篇课文的内容、形式、风格不同,他们的“突破口”显然也会不同。语文教师要对文本做全局性研究和了解,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桥梁,创造性地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使教和学两方面都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促进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
      (作者单位:成都高新区滨河学校)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