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4|回复: 2

    [摆龙门阵] 日本复杂看中国纪念九一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0 15: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img]禁止外链[/img]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侵占沈阳,几天之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渲染中国青年“反日” 鲜有深刻自我反思


    中国高调纪念“九一八事变”(日本称柳条湖事件、满洲事变)80周年让日本心态复杂。“中国东北三省长鸣警笛、官方媒体发表强硬社论、沈阳青年焚烧日本国旗”,成为日本各大媒体网站18日关注的焦点。日本舆论大炒“沈阳青年焚烧日本国旗”并将之解读为“反日行动”,却鲜有反思声音。旅居日本多年的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告诉《环球时报》,18日早上出版的日本三大主流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没有一个字提到“九一八事变”,“对于日本历史上理亏的事,日本媒体越来越倾向于不主动谈”。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学者刘江永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每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念日,日本一些媒体都会特别关注,它们甚至有点“希望”中国此时发生过激行为,将之炒作成新闻热点,抓小放大。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5: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沈阳的柳条湖事件纪念仪式上,中国年轻人焚烧日本国旗”,共同社18日的这条消息被日本媒体广泛转载。报道称,纪念仪式会场周围大约30名中国年轻人集体进行了燃烧日本国旗等“反日行动”,他们骑着摩托车,高喊“小日本”等对日本的蔑称,还有数辆车挂着写有“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字样的旗帜在会场周围通过。共同社还称,在去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撞船”事件恶化时,中国民间也发生了焚烧日本国旗的行为。《朝日新闻》网站则报道称,18日沈阳青年群体中的一名青年焚烧了“类似太阳旗的东西”,为防止“反日行动”扩大,中国警方在沈阳纪念会场附近部署了1000多名警力维持治安。日本时事通信社18日称,“反日骚动”虽没有发生太大混乱,但这不得不让人感慨“深刻的仇恨究竟能持续多久”。评论还指出,目前中日民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低点,“历史问题连同现实利益冲突全面汇合”,中日民间感情的改善“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18日对中国的纪念活动表示出异常关切,连发快讯进行报道,并发表社论为日本叫屈。该文章称,“满洲事变”被定罪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但“事变的本质被简单化了,仅这样说是难以言尽的”,“这一事件日中双方都有责任”,“通过纪念仪式对日本的声讨正在成为中国民族主义膨胀的一个集中体现”。文章还号召“承担着日本未来的孩子们在学习历史时,应该学习不受东京审判的断罪历史观局限的广泛看法”。日本《时事周刊》17日称,在历史问题上,中国正在走向“大国主义”,对日中战争的反省和再解释成为中国对日本施压、加强国内民众凝聚力的一个手段。富士电视台称,中国称纪念历史“勿忘国耻”,“更着眼未来”,但这“将孕育出对周边,特别是对日本更为强硬的外交路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5: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庚欣说,“九一八”虽然年年纪念,但对日本来说是愈加沉重。面对中国国力逐年上升,中国在这些抗日战争纪念日的悲情让日本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多数日本人都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最错误的一步、战争不归路的开始”,但对此类事件的批评大多集中于技术和战术错误上,鲜有政治和道德上的深刻反思。刘江永说,日本年轻人认为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反正不是我干的”,他们对中国的反感情绪尤其容易被日本的右翼势力调动起来。



    《西日本新闻》18日发表题为“希望日本和中国能够加深‘等身大’的相互理解”的社论,称在柳条湖事件80周年之际,日中首次以大国的身份相对,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其中的核心就是日本和中国。但反日、反华感情特别在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中日两国年轻人中间表现突出,实在令人忧虑。《每日新闻》地方版17日报道说,“九一八事变”时在中国的残留日本孤儿如今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17日聚集在高知县举办的“满洲事变80周年集会”上,讲述亲历事变的悲惨状况,强调决不能再发生同样的悲剧。然而,这样的反思之声在18日的日本明显太微弱了。(记者 孙秀萍 王盼盼 卢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