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家里坏坏
提示:中美物价对比为何受关注?近日,关于中美物价对比的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媒体将北京与纽约的物价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两者各有高低。例如,一些国外的普通消费品,在北京的售价要比纽约贵,被国人视为“奢侈品”的部分商品价格更是高得离谱;但是,在市内公共交通以及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纽约则明显比北京贵很多。
明万历年间有一叫冯小青的女人竟然因为看《牡丹亭》而伤心致死?可今观人民日报记者林丽鹂的大作与统计局的统计,哥差点就吐血而亡。人家写文要钱,你林丽鹂写文是要命啊!
该文挖空心思去评物价,却遮遮掩掩的说收入。可国人们不求富贵,但只求安生,我们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工资、福利而已。可现在的衣、食、住、行、那一样不比美国贵?你们怎么不比比俩国人民的收入与福利呢?怎么不比比俩国的医疗、教育、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人均收入啊?呜呜呜呜,哥每月工资1000元人民币,那位美国人的月工资是150美元啊?林丽鹂;你让坏爷我情何以堪啊?哈哈
现在好了,哥一看你发表在党报上的文章?原来美国佬工资也是人民币啊?之前哥还一直以为是美元呢!而你的搭档统计局就更省事了;本季CPI高点是上季的翘尾因素形成的,食品拉动价格上涨较大,CPI扔在可控范围之内……。哈哈哈哈!还可控?我控你大爷啊?还拿北京去和纽约做对比?人家美国是一个老牌超级大国,纽约是金融城,国际大都市。你中国不过只是个发展中国家,而北京人才下乡回家没几天,刚才吃了几天的饱饭,你林丽鹂就要拿去和西方顶级发达国家相比?比什么?纽约能印美元给你,你敢印人民币给它不成?
“人民日报”这么严肃的刊物都能刊登这样低级的文章?怪不得那统计局竟然能说:“中国城市人均月收入已突破9000人民币大关。”啊门,哥滴神勒!
哥就一洗车工,每月工资一千多点,而党报的评论员们,请你们不要再以月收入9000的标准把哥代表了好不好?你们不嫌麻烦,哥还怕丢人呢!虽然哥不知道月工资在千元左右的人在这国家里占了多少个百分比?可人家美国人是高收入高消费啊!而哥却是低收入去高消费。这那有可比性?咱一个月收入多少?人家一个月收入多少?哥收入人民币1000,人家收入美元1000,如在算上汇率与购买力还有什么意义?党报说中美物价基本持平?可你们为什么不对比下年薪?为什么不提工资的差异?又怎么又不比比公务员的数量?
还好意思拿北京去和纽约比?而据央行调查显示七成居民认为物价高得“难以接受”。让拿人民币的人去和拿美元的人比?党报怎么不去比收入、比福利、比房价、比物价、比油价、比购买力啊!中国人的家庭开支比了吗?美国人的家庭开支的比了吗?美国一个普通的家庭的年收入是多少?中国的又是多少?再对比一下人均收入,美国的人均收入是多少?中国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再对比一下人均可支配资金,再对比一下经济基础,一个美国人的月收入能买多少猪肉?我们又能买多少?一个美国人的月收入能买多少升汽油?我们又能买多少?而一个美国人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币又是多少?
是呀,看了神兽们的对比哥感觉自己太幸福、太优越了,我走着路去上班挣着1000多块钱的工资,那心里的“美”啊?晚上回来在座在500块钱买来的2手电脑前?想起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神马是电脑,神马是互联网都不知道的民众。而哥竟然还能来论坛这里抱怨下?哥简直是太幸福了,真的。只是可怜了那些开着车上班的美国佬啊!让哥真有捐钱帮助他们的冲动!
有网友说:月收入没有达到统计局宣布的9000人民币,他无颜面对,说他何止才拖了祖国的大腿!他说他都拖到祖国的大腿根上!扯着蛋了。而哥一洗车工,每月千多点。如那网友已经扯着蛋了?拜托!哥都已经吊毛上去了好不好?还怎么去和美国比?拜托党报记者林丽鹂,如果哥死后!请你用党报把我的脸盖上,并把我深深的埋在CCTV里,因为那里的人民幸福安康、国力强胜,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