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丽 踏入中学校门那年,正流行校服。对于自己的第一件校服,我至今记忆深刻:红色的基调,配上胸前的白色和袖子上的黑色作点缀。款式是如今依旧受欢迎的运动款,但布料却比现在要差不少,感觉像是尼龙布,虽然不透气,但却特别好清洗,脏东西什么的一洗就掉。除此之外,它能留给我们的印象就只剩下肥大了。 升到高中后,原本肥大的校服也开始变得合身起来,但裤子却始终长那么一截。一直徘徊不前的身高的问题在校服面前显得无所遁形,这让我对于那些放完暑假回来,个头就从队伍的后几名直接排进前三,喉结变粗、声音也跟着变粗的毛头小子充满着莫名的愤怒,但这愤怒在见到校篮球队队员后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在那个《灌篮高手》风靡的年代,篮球几乎就是帅气的代名词。每当听说那些在身高上给我造成困扰的毛孩子是篮球队队员,哪怕是替补,也会感觉一阵心跳加速。而这,几乎是当年女生的一种“通病”。 尽管青春期如约而至,但单调又肥大的校服加上“女生不许留长发”的校规人为地模糊了性别的界限。如今想起来,我三十多个年头的人生中,短发期几乎全献给了中学时代。那个时候,除了童头就是男式女发。顶多能在头发上揪个小辫或弄个发卡。就这样还怕被老师惦记,远远地看见班主任就急匆匆地把发卡塞回口袋去。 当然,短发也有短发的好处。不知是读高中的时候营养全被大脑给抢占了,还是那时候的洗发精还不是二合一的缘故,一周洗一次头几乎是女生中不成文的规定。临近考试时,即使痒得十指齐动,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洗,生怕一洗头连夜背诵的答案就会随洗头水一起冲走。 忽然有一天,传来了要做新校服的消息。据“模特”们带回的信息,试的校服中有裙装,这无异于在学生中放了颗原子弹。因为在那个运动服当道的年代,裙装算是校服中的极少数。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此间有好几次“权威消息”,一会说不会用裙装、一会又说会用,女生们的心情就好像坐过山车一样,反倒是男生们显得颇为淡定。 结果出来了,每个女生都领到了一套裙装校服。绿色的背带裙配白色娃娃领的上衣,虽然颜色差强人意,但总算穿上了裙子,大伙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很多女生回家后翻出了妈妈的长筒丝袜,站在镜子前得瑟了一把。而我还硬缠着妈妈给我买了双配校服穿的皮鞋。可惜的是新校服没穿几回,我们就已经进入了紧张的高三冲刺阶段,这个时候,谁也没心情去关注校服的事儿了。 如今,经常能看到穿校服的孩子,偶尔也能见到校服上印着母校拼音的学弟学妹们,心里总会莫名地悸动。看着他们总会想到当年的自己,不知他们拿到新校服时会是怎样的一番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