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0|回复: 0

    [教育理论] 新华时评:关注孩子不要总拿分数说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10: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继陕西的绿领巾之后,有的地方近日又爆出奖励优秀学生的红校服。区分学生的方式虽有不同,但是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打着关注孩子、激励孩子的旗号,用分数高低把孩子划分成三六九等,不仅对这些受到歧视的孩子不公,而且离教育的宗旨越来越远。
      可以猜想戴着绿领巾的学生是多么自卑,甚至更加不愿意踏进校门。在同学异样的目光中,会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习动力吗?在自卑的阴影下成长,这些孩子的人生之路也许就会改变了方向。
      分数不能决定孩子的一切,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成人社会越来越明了的一个事实。郭沫若、钱钟书、吴晗、臧克家……随便可以举出一串例子来证明这个道理,甚至有人总结出一个“第十名现象”,意思是说一些只会死读书考高分的学生,长大到了职场反而没有表现出超常的能力,而恰恰是那些上学时成绩并不出类拔萃的学生,长大后在所在领域做出成绩。
      孩子生而不同,各有所长,有的擅长动脑,有的愿意动手,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有运动天赋,并不能以分数这一个标准而划分出谁优谁劣。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跑道上,绝不是谁考分高谁就能赢到最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需要不同教育背景、教育类型的各类劳动者。
      这些道理相信校长、老师们都懂得,为什么还会做出这样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原因只有一个,在以分数为纲的教育体制下,分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和校长的命根,老师的荣誉和奖金、学校的生源和影响力都取决于分数。除了绿领巾之外,近年来,还有老师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开弱智证明,以推脱自己的责任。如果教书育人的职责都弱化为一个分数,那多年以后,教育又会还给社会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推进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过程评价是改革的方向之一,有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教育,给学生制作成长档案袋,把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视野。但是应该看到,分数至上的惯性思维不可能一两天内就被革除,当前仍然拥有很大市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只要站在为孩子终生负责的角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会不言自明。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要总拿那点分数说事。(新华网济南11月3日电记者 张晓晶)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