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3|回复: 0

    [教育理论] 新闻晚报:“量化培养”孝子需要社会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0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相关负责人称主要针对4岁至6岁孩子的特点,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到生活中。
      不可否认,推崇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相当的分量。因此,有关部门提倡对孩子进行孝心培养的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涉及到“孝心能否量化培养”、“应在什么阶段培养”以及“如何衡量孝心”等具体问题,却又需要更深层、更系统的的考量。
      据报道,相应的调查认为“96%成绩好的孩子有孝心和感恩心”,于是小孝子培养计划应运而生。但值得注意的是,限定了时间、数量的百万“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说到底是相关部门的一个量化了的“指标工程”,具体落实的效果很难评估。
      所谓孝道文化,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主要是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从这点上说,判断孝顺与否,实际上要到成人之后才能生成客观的衡量——儿时的孝顺,至多是孩子根据成人的要求,以某些外在形式刻意表现出来 (例如某广告中宣扬的孩子给母亲洗脚的场面)。而用这样的方式来衡量孩子的孝心,即便具有短期的示范效应,但从长远来说,与成年后孝顺与否并无直接联系。
      毫无疑问,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孝心的氛围,除了需要学校、相关机构在儿童时期为孝心教育“播种”,更需要后期教育中的不断跟进以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此前表示,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将此理论套用到成年社会中,就是成人世界普遍存在着“重钱利、轻亲情”的现象。当孝顺与否并不成为一个人道德考核、社会地位考量的标准,就很难让人将孝道放到生活中重要的位置上。
      值得一提的是,《廉政望》周刊在新近的报道中指出,近年来各地掀起官员孝道考核浪潮,不少区县对所有拟提拔或重用的官员实行 “不孝否决”——县委常委会成员带头做孝敬老人的模范,同时明确提出,绝不能提拔重用不孝敬父母的干部,决不能让德孝方面有瑕疵的干部进入该县各级领导班子。在孝道不被重视的大环境中,这样的举措具有积极意义。
      培养孝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熏陶和努力,而绝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通过一次活动或是砸重金就能完成的。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培养“小孝子”的良好初衷,不应该成为一种噱头。单纯拘泥于工程和课堂培养,只在孩子身上“打转转”,而不在孩子父母和社会氛围上下工夫,“小孝子培养工程”的效果不太让人乐观。(谢飞君)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