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3|回复: 0

    [教育理论] 探索城乡教育均衡最优路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7 0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探索城乡教育均衡最优路径

      ——德阳市旌阳区巩固提高发展“两基”成果扫描
                                                                             四川日报 □龙腾飞/文 唐景瑞/图

      金秋时节,行走在德阳市青云山路小学,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所学校能把孔子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得如此巧妙:汉式校门、孔子文化长廊、杏坛广场、孔子塑像营造出浓厚的孔子文化氛围。教学楼内,孔子文化元素更是无处不在:师生孔子书画作品、国学流动图书馆、孔子文化主题板报……该校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大放异彩。
          1994年就通过了省政府验收实现“两基”的德阳市旌阳区,按照“巩固、提高、发展‘两基’成果”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机遇,城乡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教育事业大步跨越。
    站在实施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期,一个领跑西部经济发展的四川省“十强县”,一个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未来承载地,如何以更高的目标追求普及教育的高位发展,创造新的奇迹?
           01.JPG
          深化改革 凝聚共识提升“两基”水平
          面对千秋教育大计,德阳市旌阳不断加快高位追求的步伐。18年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旌阳区上自区委、区政府,下至基层学校,全面按照“巩固、提高、发展”的基本思路,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两基”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制,整合,优化,共享。控辍保学,改变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促进城乡教育整体推进,实现高位均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教育,旌阳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推行无缝隙关爱控辍、资助网络控辍、部门联动控辍、目标管理控辍机制,设立助学专项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积极组织“三残”儿童少年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或就近随班就读……每一年,区政府都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学生救助、留守儿童帮扶以及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工作任务落实到区级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并纳入区政府年度目标,逗硬考核,严格奖惩。
         “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教育规划优先制定、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划拨、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保障的“五优先”夯实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落实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如:2008年至2010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2.7%、47.45%和24.55%,均高于当年区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资金分别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5.8%、48.8%和49.3%,均高于规定要求。
         “四川省素质教育实验县”、“四川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四川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无数荣誉接踵而至。
    强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使旌阳“两基”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了“双高普九”的要求。2010年,旌阳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毕业率均达100%,在校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0.0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8%;“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01%。全区多年来没有产生新文盲,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零,农村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9.59%。
       02.JPG
          抓住机遇 提升城乡教育均衡水平普惠城乡
          三年灾后恢复重建,旌阳教育浴火重生。面对百年教育大计,旌阳区委、区政府目标明确:把教育重建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优先重建,科学重建,高水平重建。
          旌阳的教育重建,绝不是对过去简单的复制。紧紧围绕德阳建设100万人口大城市和未来教育发展需求,旌阳按照“重建、提升、发展”的重建思路,超前谋划,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举全区之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
          全区规划灾后重建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服务单位共57所,规划新建校舍37.8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28.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过12亿元。
         通过上下一心的艰辛重建,旌阳教育设施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但旌阳决策者认为:精神的重塑,软实力的提升,才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
         从传统到现代,再造精神家园,旌阳区选准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突破口。
         几年前的青云山路小学,还是一所办学设施陈旧的城市薄弱学校,几年后,这所学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跻身于德阳市同类学校前列。通过深入挖掘孔子文化经典。学校以孔子“仁爱”精神为校魂;以建设“优雅校园”为目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上实施“发展性目标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和“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德育上提出“少年君子行动”的育人特色,开展雅行教育;设计实施校本课程《走进孔子》;建书香校园,培养读书兴趣,六项特色共同构筑起学校特色发展体系。
          德阳七一中学的“颂党恩、讲党史、唱红歌”主题系列活动、孝泉中学的“德孝文化”、华山路学校的“生态和谐校园文化”、天元小学的“社工文化”、孟家学校的“榕树文化”等亮点纷呈、各具特色;教师师德师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如火如荼开展……“文化育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能量,扮靓了师生的精神家园。
         从城市到农村,抓示范、强辐射,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共建。
         旌阳强力推进教育示范乡镇建设,加快农村学校城市化进程,努力实现了农村孩子同等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通过抓规划、抓实施、抓评估、抓考核,已将孝泉、德新、新中、和新、柏隆、扬嘉、孝感等7个镇成功创建为德阳市的教育示范乡(镇),占所有乡镇总数63.7%以上,居全市之首,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了孝泉、德新、柏隆、黄许、天元五大农村强势教育园区,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两个率先” 瞄准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
          2011年,正值实施 “十二五”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旌阳的普及教育将如何扬帆远航?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旌阳,已为全区教育事业描绘了崭新蓝图。
          细细翻阅旌阳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96%以上。打造高中教育品牌,基本满足全区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全力在办学思想、硬件建设、教育质量、教育改革、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提档升级,高位推进。旌阳,为未来如何深入推进区域内教育向现代化进军设计了新的路线图。
          “新的形势下,我们特别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实现教育观念、教学条件、课程形态、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的现代化。”区教育局局长周乐志对信息化时代加快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重要性的理解深刻。
          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旌阳已经走在了前面。2010年,全区启动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十二五”时期将在全区全面实施。
          旌阳教育目标更高,速度更快,步子更稳,提升更大。“十二五”期间,旌阳对教育的高位追求与执著必将迎来全区教育的高位发展,旌阳教育的明天,值得期待。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