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2|回复: 0

    [筠州焦点] 银行收费项目 为啥子越免越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16: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按照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7月1日起各大银行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将被叫停。然而,旧的收费项目还没取消,部分银行收费项目却又出新招,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等层出不穷。消费者们纳闷———

    观点
    防“乱收费”须完善机制加强监管   茶客 雷贤君

        银行服务收费,毫无疑问是银行从客户的账户中划走资金,客户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其实,服务收费也并非独创,关键是合不合理,也就是说要有收费依据,要让被收费者接受,不要太离谱了。从银行取消34项服务收费面上看,还是强调了银行在基础金融服务方面的责任,同时,也表明相关机构对于清理银行违规收费的态度。但,要进一步规范银行收费,还需完善机制和加强监管。
        首先,“服务”就是为别人做事,满足别人需要,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服务”应该算是个情景词,放到不同的情景就有不同的结果。也可以加上条件,如免费服务、义务服务、收费服务等。当收费服务出现时,利益本身发生博弈。银行服务由免费变为收费的项目也并非是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发生变化,更进一步是经济环境变了。无论如何,也要防止“堤内损失堤外补”的不良动作方式发生。关乎民生民本的服务,即便是“贴钱服务”也应光大。
        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机制,加强监管,防止随心所欲地“制造”收费项目。该免费的坚决不收取,确需收取的,取其成本。同时,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
        第三,面对银行服务收费时代,作为消费者,不妨从整理自己的账户入手,化整为零。为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多张卡的持有者最好对不常用的账户进行整合,对长期休眠的账户进行销户。同时,灵活管理账户,按照资金期限、种类确定理财方案,以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费”。

    公民尽量避免‘被收费’   茶客 李文科

        近年来,市民的“免费午餐”越“减”越少,收费项目却越来越多。监管来了,银行就说自己是国有企业,代表的是公众的利益;想收费时又称自己是商业银行,有定价权,想收就收,想涨就涨。总之,管理的相对软弱,助长了银行的谋利之心,加剧了民生痛感。
        一者,它告诉我们在公众与银行的博弈过程中,公众从来就不曾占据有利地位;二者,银行的服务理念还停留在过去,并没有什么与时俱进;三者,在银行与公众的博弈过程中,权力部门是站在银行一方。   
        既然我们无法让银行不收费,那么最好自己弄明白收费项目,然后针对性地去做一些准备合作,避免“被收费”。首先,除了取消不必要的银行卡以外,还要尽量整合减少账户,避免被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其次,要学会网银操作,尽量少用现金,同时在选择信用卡时尽量选择收费项目较少的银行卡。总之一句话,简单至上,卡越少,操作越少,被收费的概率就越低。

    看法
    银行在忽悠我们  茶客 张克生

       据公开资料显示,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现已发展到3000多种,7年多时间增长了10倍。对比3000种收费的总数,减少34项是九牛一毛。商业银行拥有自立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权力,这是问题的源头。
        在银行解释是因为“物价飞涨、人力成本提高”时,不要忘记了,银行有公共服务的职能。以前免费提供的服务项目,为什么现在却要收费呢?银行强调“收费项目与国际接轨”,但我们客户并未享受到该有的服务。看看营业厅里的经常排长队,敢问服务与国际接轨了吗?把客户当成“上帝”了吗?不通知储户直接扣费、拆分项目重复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银行的不诚信,又谈何服务才是发展的硬道理。银行,你是否也该在面对客户的不满和呼声时,多一份自省,少一份霸气?
        抱怨归抱怨,还得有点应招,多用电子银行节省手续费。如建设银行在其官网上公示的收费标准显示,网上银行申请免费,普

    通查询服务不收费;转账、交易类收费服务一般情况下享有比柜面更低的折扣。
    原来就如此   茶客 张清友

        求人办事出点钱,似乎是古规常言。找银行办事,与钱打交道给点费用,也在常情之中。至于旧的收费项目还没取消,部分银行收费项目却又出新招,银行这种做法,也不奇怪,原来就如此。
        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不过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达3000多种,7年时间银行收费项目竟增长了10倍。
        那么,究竟是谁给了商业银行随意增加收费项目、自由设置收费标准的权力?直接的依据应该是《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的规定:根据服务的性质、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毋庸讳言,那些备受质疑的收费项目,几乎全都是所谓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项目。这些项目根本不符合“遵循合理、公开、诚信和质价相符的原则,以银行客户为中心,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
        这些年来,银行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大有唯利是图之嫌,民众屡受其气,难免让人愤慨。而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其作出了几个惩罚性约束,或处罚了几个?监管管理的相对软弱,难免助长了银行的谋利之心。
        法律从未授予商业银行“想收就收”的权力,之所以银行滥收费日益变本加厉,银行收费项目“越减越多”,根源皆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可见,叫停银行收费项目根本无济于事,真正应该被叫停的,是银行“想收就收”的霸道权力,整治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或行政不作为。

    银行收的不是费   茶客 张强

        欣闻自7月1日起,各大银行将有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被叫停。然而,没高兴多久,一些银行祭出新招,“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不甚感慨。
        本来,银行提供收取费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国内银行多是国有银行,商行的盈利结构中,利息收入占了绝大比重。加大中间业务收入扩展收入来源,是银行自我造血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是增设服务收费,应与服务质量相匹配。要是服务质量提上去了,储户人人满意,似乎收点费用也无可厚非,毕竟商品经济时代,市场说了算嘛。但事与愿违,银行利用其特殊的垄断地位,追逐利益满天收费,霸王条款不断,霸王行为不止,与“市场”越走越远。老百姓不可能不到银行去,而银行又是垄断的。所以,银行收费就不管你愿不愿意,老百姓都得接受。对于个人而言,钱虽不多,但说起来叫憋屈。银行收的已经不仅仅是费,而是老百姓的辛酸和委曲。
        大家都知道,简单叫停是无济于事的,有点“秀”味。有关部门应从治本之策着手,限制银行的“霸王权力”,限制商业银行随意增加收费项目、自由设置收费标准的权力,让那些备受质疑的收费项目无处可藏。
        同时,银行收费要遵循合理、公开、诚信和质价相符的原则,以银行客户为中心,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而不是简单把收就了事。当然,收费项目和标准应该由有权部门依法制定,不能随意今天收这个明天停那个,银行无所适从,公众也怨气冲天,搞得大家者不愉快。

    一家之言
    让老百姓多一点选择   茶客 杨松

        按照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7月1日起各大银行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将被叫停。然而好景不长,市民们还来不及欢庆收费项目将“瘦身”,部分银行收费项目却又出新招,甚至一些原本免费的服务也不再免费了。为什么监管越来越严厉,而银行收费却层出不穷呢?
        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银行收费项目竟增长了10倍。虽然银监会三申五令叫停收费,但事实上,近年来银行的收费项目确实是越来越多,规定真正带来的实惠项目其实并不多。这多少让老百姓感到心寒,不免让人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联想。除了新设费用外,目前还有不少银行变相通过捆绑销售等各种方式来弥补收费的减少。比如开户虽然不收费,但是硬要客户开通网银、购买网盾等行为目前还是屡见不鲜。
        对于很多银行收费项目,大家也并不是一味“抨击”的,收取一定费用可以理解,毕竟银行也有成本。但收费标准同业之间差异大,而且有些收费不仅不合情理,银行甚至还不告知客户,让客户糊里糊涂地“被收费”,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银行认为自己处于充分竞争领域,因此,银行收费是市场行为。此说有偷梁换柱之嫌,众所周知,银行是高门槛的审批行业,绝非仅有资金者所能进入,所谓竞争,很多时候是具有垄断资源者之间的协商,储户、用户没有多大发言余地。老百姓没有选择的权力,收费就成了银行的单方意志。其实,不管是不是收费,给予消费者知情权与消费选择权是关键,有了行业开放,消费者才会拥有多种选择。银监会取缔部分收费项目不会达到治本疗效,健全行业运行机制,让老百姓多一点选择才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来源:宜宾晚报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