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2|回复: 0

    [教育理论] 别让“幼升小”毁了孩子的童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09: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剧,应试竞争已从小学阶段下移到了学前阶段。家长们为了将来的“小升初”、“初升高”,以及最后的高考,在“幼升小”时便开始发力。新学年开始,不少幼儿园大班都会流失一部分孩子,这些孩子纷纷进入“更能教知识”的学前班,或者一些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见11月2日《中国青年报》)
      家长们在孩子升学环节上神经紧张、较真使劲,是被升学过程中的连锁效应牵着鼻子走的结果——好幼儿园成了好小学的嫡系,好小学又成了好中学的定向招生对象,重重压力之下,家长们把“拼孩子”变成了一项艰巨的事业来完成。一定程度上说,以“幼升小”为代表的升学暗流的涌动,是一场抢占优势资源的暗战,而且是持久战、攻坚战。
      鉴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原因,家长们不惜让孩子提早退出幼儿园,及早投身到正规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去,可幼儿园毕竟是幼儿园,它与学校教育有着不同的参照系,学校里标准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就像统一的标尺上的冰冷刻度,一量便见短长,单一的量化评价让孩子失掉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在本不该如此匆忙的年幼时光中,孩子们在各种被催促、被提前、被竞争的无奈里,最终沦落到被透支……满载沉重气息的漫漫竞争之路就这样过早地开始。
      面对这股汩汩暗流的涌动,一方面,在学校的分级评价标准上做减法,例如可以尝试借鉴西方一些国家推迟对小学生理论知识教育时间的手段,把更多的小学办成拥有自身特长特色的小学,使小学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基本功能,将传授道德、艺术熏陶、文化教育三项功能并重;另一方面,在孩子的能力素质评价标准上做加法,开发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考核标准,积极探索更广泛开放的教学和实践模式。在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正统性尚坚不可撼的今天,把小学教育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试验平台加以利用,不失为一个对当下国内教育进行大胆改革探索的合适的切入点,一个缓释升学焦虑较为可行的出发点。
      “幼升小”暗流,宜疏不宜堵。只有摸清暗流之源,才能还孩子们一个清静的童年,但愿一加一减之后,孩子们能将快乐的幼儿园时光从容珍藏,微笑信步走进学校的大门,而不是被所谓的希望与期待裹挟,迈着匆忙沉重的脚步推搡而入。(韩韫超《工人日报》)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