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院)学生会干部优先,拒绝富二代。”前日,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校园招聘会上,湖北省邮政报刊发行局宏基文化传播公司招聘公告中,将“拒绝富二代”列入条件,引发求职大学生的议论。(《楚天都市报》11月1日)
“拒招富二代”是一面镜子
“拒招富二代”就是一面镜子,透视出这一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印象。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生而贵胄”的“富二代”,与生俱来的富足生活,使他们不懂得宽容和感恩,不知道勤勉与节约,过于自我、散漫和奢侈,追求所谓“个性张扬”,而对待弱势人群的生态和社会心理感受相当冷漠,甚至疯狂到为寻求刺激而漠视别人的生命。这些现象,深深地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正因为如此,这家企业从社会清晰的脉动中找准了校园招聘的炒作点,再假以“员工强烈要求”,一个成功的公关案例就此闪亮登场。
“拒招富二代”启示,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富二代现象”,不能将他们全都归类为“纨绔子弟型”。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富二代”,父辈为他们树立了创业守业的榜样,丰厚的财富和良好的人脉资源又为他们立足于世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他们并没有坐享其成,有的子承父业,有的单拼独打,锻造成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人士。因此,要通过舆论、道德与文化的引导,使更多的富人财富回馈社会,同时强化对“富二代”的教育感化,鞭挞为富不仁的行为,推动社会公平。更要摒弃戴有色眼镜看“富二代”,以善意与关爱帮助他们扔下包袱,为他们接受教育、求职就业提供与其他群体一视同仁的平台,使之突破“从穷光蛋到富翁,从富翁到穷光蛋”的家族宿命。□梁江涛
“拒招富二代”更像是宣传企业精神
该企业人力资源部声称,“富二代的家境比较优越的员工,工作过程中难以相处,个性太强,比较骄横。公司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好的工作氛围。”这样的解释和声明,看似针对“富二代”,但实际上针对的却是“富二代”群体中的一些不良性格和习惯。如果一些“富二代”们不仅独立性强,工作能力也强,还善于团结和合作,这家企业当然会招。而如果一些“穷二代”或普通人家子女,既无能力也有不良恶习,恐怕你家境“再穷”人家企业也会弃之不招。
所以,这家企业明着“拒绝”的是“富二代”,实际上“拒绝”的是“富二代”的不良习气;明着是招聘,实际上还包含对企业文化和精神的宣传。这样的“拒绝富二代”,分明是在选拔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这分明是让来参加招聘的学生,在报名之前就首先衡量衡量自己具备不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 □毕晓哲
公平不是歧视到仇视的置换
如果说“拼爹”、“我有的是背影,你有的是背景”、“萝卜招聘”等等现实案例,诠释的是一种歧视,那么一股脑儿地全部拒绝富二代,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仇视,与现实社会中“仇富情结”如出一辙。我们对“拼爹”魅影深恶痛绝,因为其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优胜劣汰秩序,同时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但如果我们允许拒绝富二代的事情发生,就等于说,我们欢迎另一种“极端”。
就现实社会而言,所谓的公平,便是没有拼爹,也没有排斥爹。有怎样的爹我们无法选择,有怎样的自己却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因而,我们录用一个人、招聘一个员工,都应摒弃过多的家庭背景因素,而应完全按着一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发展潜力等现实素质来“取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