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1|回复: 0

    [教育理论] 教育需要爱护“杂草”的园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1 14: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自从白岩松带着绿领带在电视荧屏上声援陕西西安“绿领巾”事件中的“差生”,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的软暴力被更多地披露出来,并引发争议。11月8日,江西进贤的二中学举行期中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竟被“请”到屋外进行考试,一些学生甚至只能站着进行考试。这种按照成绩好坏差别对待的方式引起争议。
      从绿领巾、红校服,到在屋外考试,中小学教育评价系统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功利化的教育观导致扭曲的评价体系和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将学生用各种方法划分为三六九等,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学生间平等关系。这种错误教育方法易对学生的今后发展造成不可想象的长远负面影响,如若不加以约束与禁止,伤害的则不仅仅是学生,更扩大到了家庭乃至社会层面。
      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制订了多款条例,诸如不许按考试名次排学号、座位,不许公示考试成绩等。但对“差生”,仍有部分教师轻则言语相讥,重则老拳相向。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相比软暴力之外的硬暴力现象更是存在得显而易见,而普及面也涉及到了学前教育。近日来,“胶带封口”、“锯条锯手”等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甚至发生在了尚不懂事的幼儿园小朋友身上。
      为什么对学生施暴的卑劣行为屡屡见诸报端却不见刹车迹象?究其根源,在于教师的道德水准与职业素养问题。对于教师的培养不应仅限于学术层面,更多的应当站在道德层面。教师上岗培训的内容应着重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理解。另外,教师的考核制度不仅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准以及学生的成绩,更应考核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顾及学生的心理层面。
      再有一点就是,现行学生评价制度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象下,教学评价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这不仅容易伤害成绩落后同学的心理,更不利于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发展。同时,这种刻板守旧的评价方式,也无法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淡化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这也是创新型人才难以茁壮成长的一大原因。这种评价制度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看待,才会有“软暴力”更甚“硬暴力”的存在。
      一味地对施行体罚或是心理施压的教师乃至校长进行撤职或痛批只能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杜绝学生遭受暴力的方法只有从教育的根本制度入手。教师固然是园丁,但孩子绝不是没有感情的植物,不能因有学生在成绩上落后就将其视为“杂草”,欲除之而后快,转而把精力与养分节省出来着重培养“优生”。“钱学森”之问破解乏术,中国还要在创新型人才短缺的道路上彷徨多久?泱泱大国不能从幼苗就腐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初晓彤 红网)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