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时不我待。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说:“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欠不起!”向全市人民传递了加快发展的迫切信号。
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宜宾,水力资源、煤炭资源、页岩气等能源十分丰富。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将宜宾建设成为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这是今年5月宜宾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 能源蕴藏量丰富
宜宾的水能、煤炭、页岩气等能源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71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655.7万千瓦;煤炭储量53.68亿吨,占全省储量的35.79%。筠连矿区是全国13大煤炭基地之一——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页岩气资源丰富,煤层气资源量为1417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约600亿立方米;拥有全国最大的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基地。 宜宾现有能源产业涵盖煤炭生产、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瓦斯发电、余热发电、供电、页岩气、天然气、核电燃料元件等9个领域,立足于能源资源优势,宜宾确立了打造西部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的战略目标。
水能转变为电能
宜宾处在金沙江、岷江和长江汇合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水电,把丰富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资源,具有巨大开发潜力。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西南地区是以水电开发为主,有序开发煤炭资源,加强煤电外送通道建设的综合性能源输出地”。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将川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能源基地。
“十二五”期间,宜宾市将投资2000亿元,建设综合能源基地。水电、火电、核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时,形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500千伏、220千伏电网为支撑的主网架。
金沙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达8891万千瓦,年发电量5041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坝水电站,2006年开工建设,总装机600万千瓦,总投资约540多亿元,2012年首台机组发电,2015年全面建成,预计年发电量达571.2亿千瓦时,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
向家坝水电站建成发电后,这一“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还兼具防洪、航运、灌溉等功能,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煤炭发展电力
宜宾煤炭资源富集,过去主要是为周边地区提供电煤保障,煤炭运输成本高,运输途中对公路损坏严重。就地建设火电厂,利用煤炭就近发电,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电力资源,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极好途径。
近年来华电珙县电厂、中电福溪电厂一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发电,将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
“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第一个重大项目落户宜宾珙县——四川华电珙县电厂开工建设,总投资48.23亿元,总装机240万千瓦(一期工程2×60万千瓦),2011年8月26日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发电。
由中电国际控股与川投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的四川中电福溪电厂,总投资约48.37亿元,总装机240万千瓦(一期工程2×60万千瓦),一期工程1号机组、2号机组相继投产发电。
随着这两个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投产发电,珙县、筠连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必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这两个大型火电厂的二期工程正准备前期工作,待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发电后,每年可以转化1000万吨煤炭,宜宾富集的煤炭资源优势就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
建成核燃料元件基地
随着国家对核电发展规划的战略调整,我国迎来了核电大发展的新时代。核电站运行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就是核燃料元件,作为中国最大的压水堆燃料元件制造基地——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0.3亿元,扩建一条年产400吨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到2013年末,中核建中公司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年生产800吨铀的规模,到2015年宜宾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核电燃料元件制造基地……
建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
在宜宾境内已经探明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四川长宁—威远”区块初步勘查储量8500亿立方米,面积6534平方公里,其长宁区块可动用面积1581平方公里,预测可动用页岩气储量2261亿立方米;“滇黔北昭通” 页岩气区块面积15078平方公里,其宜宾市面积1420平方公里,这是重点开发的两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在“长宁区块”已在珙县上罗钻探出我国第一口高产井——宁201—H1(日出气量最高达15万方),蜀南气矿在上罗地区钻井14口,今年6月投产的6口井日产气40万立方米。 中石油浙江油田公司在属于“昭通区块”的筠连县钻探显示了良好的产气潜能(其中沐爱 YSH1—1最高日产气量3万方以上)。目前,宜宾市正积极落实省政府和中石油达成的合作协议,并委托石油与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制页岩气利用规划,推进页岩气开发和利用。
伴随着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角,宜宾正紧锣密鼓的摆开建设西部综合能源基地的主战场,水电、火电、核电并举,西部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