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不买玩调包计
“玩调包计的较多,主要是针对报刊亭、小商铺,年底更应当心。”平山派出所民警介绍,去年就发生过报刊亭手机卡被调包的骗局。当时,一男子在报刊亭前停住,张口就要买20张面值50元的充值卡,随后以钱不够为由,将卡如数退还。后来报刊亭发现,退回的卡已不是原来那种图样的手机卡,全是些假卡。
无独有偶,如另外一处报刊亭,一50多岁的男子,上来就要买苏烟一条,但看了很久后就是不掏钱,离开后,现场留下了一条假“中华”,苏烟却不见踪影。
【支招】
针对骗子玩的调包计,警方表示,要想识破也很简单,骗子玩调包计选的时间往往是在中午,针对的也是一些报刊亭和小商铺,调包的物品也多是手机卡、香烟等易拿物品,且多选择年龄较大的营业员下手,这个时间段人精神容易困乏不易集中,一不注意就易被调包,再加上年龄较大的人反应较慢,骗子容易得手。提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遇到商品退回来不买的,一定要当心。
唱双簧事后却耍赖
一家食品店店主吴先生来电称,调包计还不是最迷惑人的,最迷惑人的骗局,是遇到唱双簧的骗子。
吴先生称,临近年底,买干桂圆的市民较多,其中一个顾客开口就要100公斤,他一听是大户,就先给对方称重,没想到对方将货捆在车上,摸了口袋后说钱带得不够。
“钱不够,就该把货留下来,但他不这样。”吴先生说,那个骗子演的双簧很逼真,先是掏出手机联系朋友来送钱,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果然赶了过来,骗子冲那个人招手,赶来的人也笑着招了招手。赶来的人离铺子还较远,骗子就迫不及待地将不到一半货款的钱塞到吴先生的手里,然后指着赶来的人说,剩下的钱问对方要,就匆匆骑车离开。
吴先生说,他等赶来的人近了去要余下的货款,对方却不认账了,只是称见有人招手以为对方认识他才回应,他并不认识对方。
【支招】
“对这种唱双簧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给够钱就不卖。”吴先生说,要是当时心狠一些,将货先从对方车上卸下来,等什么时候货款给足再给货,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了。这类骗子常常会盯上店铺前顾客很多、店主手忙脚乱时下手。
假称没带钱玩抵押
联谊路一家店铺员工杜女士来电称,她遭遇过“玩抵押”的骗局,当时对方批了200多斤的海带干货,但批完货后谎称没带钱包,先押一下手机,呆会送钱过来。
“他掏出了手机,还演示给我看,我发现不像假的,就同意了。”杜女士说,没想到,对方走后,她检查手机却发现,竟是一个手机模型。自然,那个骗子再也没回来送钱。
【支招】
临近年底,购买年货高潮即将到来,警方提醒,玩抵押的骗子可能会多起来,应对这样的骗局,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论对方掏什么,都别心动,将货款要到手才是最保险的。
12种常见电信骗术
根据近年来的诈骗案件,以及媒体报道情况,本报梳理了12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方式,请市民留存,作防骗参考。
1
冒充国家公务人员
嫌疑人假冒电信局、邮局、法院等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开通的固定电话欠费、邮包内有毒品、法院有因银行卡透支的传票,受害人感到惊恐和不知所措时,嫌疑人便称受害人可能被人冒用身份证,并要帮受害人报警。接着另一嫌疑人则假冒公安民警,称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可能会被法院冻结,要受害人把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2
银行卡消费、扣年费
通过群发诈骗短信,以银行名义告诉手机用户某一银行卡在当地商场消费透支或扣年费,如有出入请与其联系。事主与其联系后,骗子以银行的名义假称事主的身份信息已被人盗用,银行卡很不安全,后由一男子以公安机关名义要求事主将所有存款存入其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
3
购车退税
嫌疑人冒充国税局、财政局、车辆管理所工作人员以“购车退税”为名实施诈骗。
4
中大奖
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打电话、网络提示等方式发中奖短信,当你电话联系或登录网站后,骗子将一步步让你汇款交“税款”。
5
炒股
犯罪分子通过建立炒股交流群、炒股网站或者通过媒体广告、电话(短信)推销等形式,精心策划陷阱,以委托理财,收取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会员费。
6
征婚或高薪招聘
以征婚、富婆招人生子、富婆招亲、巨额财产需人继承、高薪招聘男女公关等看起来十分诱人的好事为幌子,冒充中介或婚介所人员,在与受害人短暂通话以后,让受害人汇保证金、见面费、交通费、好处费,反悔费等。
7
汇款诈骗
骗子群发短信,“将钱直接汇到××××××××卡上”,“那账号不能用了,我重新发个给你”。对于正好要到银行办理汇款业务的人来说,会以为自己要汇款的对象换了账号,马马虎虎就上当了。
8
“猜猜我是谁”
骗子采用模棱两可的语气或短信搭讪,让你猜猜他是谁,当你报上一堆记忆模糊的人名后,骗子自称是××(老同学、战友、你老婆的远房亲戚或商业客户),然后自称在某地犯事被抓,需交罚款,让你汇款到其银行卡上。
9
假冒医院
骗子打电话与受害人家属联系,说他们的家人在途中突发脑溢血,已被乘警(老师、同学等)送往××医院抢救,要求受害人立即将手术费、医药费汇至“医院账号”上。
10
ATM机“提示”
犯罪嫌疑人用强力胶和异物将银行自动取款机出钞口粘封堵塞,同时在旁边张贴所谓“安全用卡重要提示”,要求客户拨打所谓“客服热线”,逐步诱使受害人将卡上资金转移到嫌疑人的账户。
11
低价抛售
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低价出售二手车、飞机票、火车票、枪支、窃听器等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才能进一步办理。
无抵押贷款
犯罪分子发布无抵押贷款的信息,一旦有人相信,便会以保证金、手续费、好处费等借口骗受害人汇款。
骗术花样种种,受骗千篇一律。对各种诈骗,公安机关先有预警,媒体也会广泛报道,但骗子还是屡屡得逞。这一次,我们请警方给骗子画像,给受害人画像,希望市民看得更清一点,防骗能力更强一点。
骗术排名:“法院传票”第一
骗术排名
NO1:法院传票类诈骗
根据案发统计,警方给各类诈骗手段排了个序:
第一:法院传票类诈骗;第二:假冒熟人诈骗;第三:刷卡消费、退税诈骗;第四:其他类型诈骗。
看到这个排序,遇到这些个事,你就要留神了。即便电话显示,你看到的号码真是公检法机关的,也不要轻易相信,因为骗子们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比如他们利用技术方式“套号”,让你看到的电话就是公检法机关的号码。
这些诈骗案中,骗子很少利用你的贪便宜心理,而是利用了你对公检法机关有畏惧,为了避祸落入圈套;在冒充熟人诈骗中,则多是出于亲友、朋友间帮忙的心理。现在,在警方的指导下,银行柜员拦截诈骗的意识都很强。骗子也知道了这一点,于是就要求事主,通过ATM机或网银汇款。因此,从最后一道防线看,受害人在银行柜台外汇款,被骗率最高。
受骗原因
不看新闻是主因之一
从被骗者的年龄看,各年龄段都有,中年人最多,具体排序如下:
第一位:中年人;第二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第三位:超过55岁的老年人。
从受骗人群看,有三类人最易上当受骗,分别是:
第一类:忙生意的小店主;第二类:不看新闻的年轻人;第三类:独自在家的老年人。
根据警方的询问,几乎所有受骗者都表示,没注意过媒体,也没注意过警方的防范宣传。有的说,不爱看这类新闻,从没关注过;有的说,在银行也不注意看提示和展板。不看防骗宣传,毫无辨识诈骗的意识,这也是上当受骗主要原因。
骗子的“爱”
爱你大意爱你贪婪……
骗子爱装警察,爱装检察官,爱装法官,爱装电信、税务、银行工作人员;也爱冒充证券公司、私募、期货公司人员,爱冒充你的(你孩子的)同学、老乡。
骗子爱群发短信,爱打电话,爱在网上发布诱人信息,不爱和你面对面;爱说你电话欠费啦,你的账户不安全需要转移啦,爱说你有法院传票啦,爱说你的信用卡在哪儿消费多少钱啦,爱说你的手机号码、QQ号中奖啦;爱说买便宜机票的有木有、买便宜火车票的有木有、买一折商品的有木有;爱说你家孩子出车祸(病重)啦……
骗子爱用低价、打折、中奖、返利、退款来诱惑你,爱用涉嫌犯罪、摊上官司来吓唬你,爱用虚假网站信息、群发短信忽悠你;爱群枪打鸟、爱愿者上钩;爱你大意、爱你贪婪、爱你害怕、爱你发蒙、爱你图省事;爱的最终目的就是爱你的钱啦! 记者 阿龙
作者:阿龙来源扬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