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灵通 于 2014-3-10 12:40 编辑
近年来,筠连县围绕5年建设100个“春风村”的目标,立足基层基础,弘扬春风精神,实施春风行动,创新“735”工程,即建好“七个阵地”,建强“三支队伍”,开展“五项活动”。乡村兴起文明创建热潮,突出以“经济发展、村庄漂亮、农民快乐,人人有德”为重要内容,着眼山青水秀,坚持富德并重,力促民富人美,探索出了一条经济自强、精神自信和行动自觉的推进农村文明发展的“筠连模式”。 [img]禁止外链[/img] 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龙塘组的志愿者在为张朝斌老人读报纸,讲政策。记者 郭晓娟 摄
农村志愿者服务队播文明
3月4日上午,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龙塘组张朝斌老人家中较平常热闹了不少,该村志愿者服务队的5名志愿者来到其家中,为老人读新闻、讲政策、拉家常,谈笑声在寂静的乡间传得老远。
“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志愿者就是来自城里,或者是来自公益组织,然而,我们村的志愿者,都是由普通农民党员、团员和村民积极分子组成。”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春风村支部副书记张龙虎笑着告诉记者,该村有春风、龙塘、中沙三个组,就有三支这样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主要是帮助村上的留守老人儿童、帮困扶弱,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推广富民增收技术以及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每年的二三月份,是龙塘组千亩茶园采茶时节,加上这个月春风村还要办李花节,这段时间,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可没闲着:张龙虎帮劳力缺乏的家庭采茶、找采茶工人;志愿者张国华是个地道的农民,这两天在忙着帮村上做好李花节安保工作;龙塘组有对夫妻近段时间常闹矛盾,龙塘组组长、志愿者周孝付为他们宣传乡风文明知识不下十次;春风村主任赵元华与刘付坤等志愿者带上报纸,到乡邻家里串串门,摆摆龙门阵,宣讲政策法规……这些服务活动虽然平凡,却促进了左邻右舍间的感情,也激发了村民们共建美丽和谐文明乡村的热情。
不仅如此,在村里举办的妇女十字绣比赛、“好公婆、好媳妇、好邻里”评选、发掘和学习“最美身边人”等各种文化活动中,也总能看到志愿者活跃的身影,他们还在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阅读建议,帮助困难的家庭……农村志愿者服务队,真正将文明播在了百姓看得见、感受得着的生活中。
正如今年81岁的张朝斌老人所说:“志愿者带着乡里乡亲们多来走走,多来帮帮忙,家里也热闹了,邻里也更和谐了。大家齐心奔发展,打麻将的人都没了。”
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们还总能为村民们把自身需要说出来。张国华就向张龙虎提出建议,“村里爱唱歌的人多得很,我们也整套音响放在农家活动中心的坝坝里,让大家平时跳跳坝坝舞,农闲时还可以搞搞卡拉OK比赛。”“我了解到,组上有20多户人家都想买电脑,就是网线不通,巴不得村上能和通信部门协调下,把宽带安进村里来。”刘福坤接过话来,“还有村道窄了点,能不能加点错车位保障车辆通行?”
“现在我们村有很多人都想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谈到自己的工作,张龙虎很是兴奋,他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下一步,村上打算把3个村民活动中心都安上健身器材、音乐器材等,“让咱们农村人的休闲活动跟城里人一样。” [img]禁止外链[/img]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筠连县已基本做到了“一村一品”。图为龙塘组的村民正在茶园里采茶。记者 郭晓娟 摄
既要“民富” 也要“人美”
春风村的志愿者服务队只是筠连探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曾经,春风村这样一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石漠化山村,因为土壤贫瘠、资源缺乏,十分落后和贫困。“有女不嫁猫咡湾,那里只有乱石山,土地贫瘠路难走,一天只吃一两餐”。这就是春风村十年前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贫穷落后状况,春风人以“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精神,从逢山开路、开渠引水、石缝种李,到开辟茶园基地、引进花卉种植、发展农家乐、举办李花节……,打出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组合拳,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的致富路,使春风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发展增强了春风精神的自信,富无止境,物质富足只是基础,精神富有才是内核,在艰苦创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后,春风人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真幸福?怎样才能真正直起腰杆、挺起胸膛?经过调研、探讨,一个“打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点子”逐步形成:通过文化长廊、农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陈列室、健身中心、舞台影院、信息服务站7个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平台;通过发挥农民文艺演出队伍、志愿服务队伍和乡贤队伍等3支队伍的作用,增强群众参与意识;通过最美春风赛、最美春风行、最美春风村、最美春风赞、最美春风人5项活动,促进村民全面发展。通过春风村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示范推广,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精神自信。文化骨干参与创排以春风村为原型的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获得四川省文华奖,两次进京演出,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3次播出,被评为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2012年,全县文艺演出队伍编创民俗文化节目200余个,演出800余场。
[img]禁止外链[/img] 资料图片:春风村春光美。
春风村探索出了一条“经济自强—精神自信—行动自觉”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奋进之路,也为筠连县的其它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近年来,筠连县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村情和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春风村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35”示范工程为试点,将美丽乡村建设的“关注点”从偏重“富”转变到“富德并重”上来,坚持新村建设到哪里,文明创建就跟进到那里,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和村庄文明程度,突出“民富”与“人美”相融。目前,全县“文明村”、“生态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创评率达85%以上,
记者采访结束时,站在春风村海拔800多米的三角山顶峰向下俯瞰:一条盘山的水泥公路像一条玉带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公路右边是郁郁葱葱的李子林,左边是青翠欲滴的茶园,中间是繁花似锦的花卉苗木林,在这样一幅如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美景中,耳边有采茶人的歌声传来,“啊,故乡,总是把你深深地想,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走遍天下山和水,最甜最美是故乡……” 宜宾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