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7|回复: 0

    [教育理论] 中教论坛:应给优秀的学生“松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16: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核心观点: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
    [img]禁止外链[/img]
      一流人才主要不是课堂教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所学校,我们要为他们的成才精心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是一个广义的环境,既包括社会大环境,也包括我们学校、院系、班级以至宿舍的小环境。把环境创造好了,优秀学生相对地比较容易“冒”出来。
      好环境至少包括以下要素:第一个要素,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集中最优秀的学生,是优良环境的基础。一流大学集中了同龄人中一些最优秀的人,优秀学生之间在大学阶段的互相激励,使他们产生了终身受益的智慧、理想、学风和人格。
      第二个要素,有一个好的学风。杨振宁先生在回忆西南联大时写道:“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搞好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要急功近利,老师自己更不能急功近利。学风建设还有一点,就是要找好领头羊。现在学生存在较强的从众心理,找到好的领头羊,通过领头羊的带动,就会形成比较好的学风。
      第三个要素,当然是要有良师,而且这些良师对学生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和投入。与过去比,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现在很难做到老师和学生一对一培养,但我们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和学生一对几,还是有可能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招聘最好的老师,而且让这些老师在小环境里感到心情舒畅,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此外,在课程建设上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还要鼓励老师在课外更多地关心学生。
      第四个要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国内很多人把学习看成学生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把教学看成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杜威说:“学习是学生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而不是信息的传递”,强调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重新发现,从已有知识来发现未知的。这两种教育哲学各有所长,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的角度讲,中国的教育有其优越之处,但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言,杜威的教育思想更有优越之处。如何综合两种教育哲学,在加强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空间,是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
      我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而我们对好学生因材施教的习惯做法是让他们“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早一点”。这样做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应该给他们“松绑”,给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自主学习和研究。我国的一些一流大学,往往把必修课压得太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能力缺乏,没有思考空间,没有时间“胡思乱想”。
      不要过分强调传授知识的全面和系统,而应在满足基本要求后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空间。实际上,杨振宁和周光召在读中学期间根本没学过物理,李政道大学本科只学了两年,但都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大物理学家。
      固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于训练大多数学生是有益的,但没有必要过于迷信“知识点一个都不能少”。对于优秀学生,知识结构上有一些缺陷,有些知识点没有学过,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知识点也并不是只有通过上课才能掌握的,实际上优秀学生在需要时都可以很快地自己补上。创造力比较强的人,喜欢有个宽松的环境,自己去学习和研究。
      (摘自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在第六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上的报告)
      《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8日第2版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