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筠连发现约4亿年前生物化石
[img]禁止外链[/img] 四川筠连发现约4亿年前生物化石 (图片来自中国广播网) [img]禁止外链[/img] 四川筠连发现约4亿年前生物化石 (图片来自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筠连2011年11月28日消息(记者贾立梁 隆敏 通讯员罗强 罗勇)“70厘米长的化石,以前从来没见过!”11月28日,筠连县古生物化石爱好者周宗祥向记者谈起几天前在该县高坎乡一采石场偶然发现化石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
“你看,这里还有保留完整的触须!”在与周宗祥一起收集化石的爱好者文光元的化石收藏室,记者见到了他们发现的“宝贝”,长约70厘米,宽约3厘米的不明古生物轮廓清晰可见。“最大的特征是头部凝似羽毛状的触须栩栩如生。”周宗祥告诉记者,化石虽然有些受损,但不影响其科研价值,从化石尾部受损的剖面看,该化石应该是软体动物,是古脊椎动物、脊索动物的前辈祖先,距今大约有4亿年左右。为了确定化石古生物的身份,他和同行已经把一组化石图片传给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请专家签定。
今年已经68岁周宗祥告诉记者,他们的“古生物化石爱好者”团队共有成员8人,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30岁。出于爱好,他们从2003年起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收集化石,目前已收集古生物化石400余件,并于2005年邀请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教授高级工程师辜学达、刘尚忠前来对当时的50余种化石进行了鉴定。2010年,在该县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周宗祥等几个爱好者编辑出版了《筠连古生物化石》一书,书中共收录古生物化石照片230余张。目前,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能建一个化石博物馆或一个陈列室,将他们收集的化石陈列出来供科学考察和群众参观。
据悉,古生物化石是地球演化的漫常地质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对研究地质、地里、气候等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筠连地处川滇古陆,古老的寒武、奥陶纪等地层均有存在,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筠连目前已发现极具科考价值的古生物化石群4个,古生物化石点不计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