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7|回复: 0

    [网友观点]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7 01:1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2013-09-13 菩提一叶佛心禅语

    我的一个朋友学佛有一段时间了。 她很热心,到各种公益团体去做义工, 也经常参加一些佛学夏令营之类的活 动。 她说,她很喜欢学佛带来的那种“安 详”、“自在”的感觉。

    而有一次,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不平 事,突然间就火冒三丈,差点把房顶掀 了。

    这时我笑着对她说:

    详、自在,现在都到哪里去了呢?你那 不是佛法,是小资情调。”

    这里的“小资”,并不是指一个社会阶 层,而是指一种生活状态: “小资”一般在生活上衣食无忧,不必为 了养家糊口而奔命,也没有什么病痛, 安闲自在,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生 活”。 他们一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他们也很有文化,了解一些佛法,也能 吟诵出“春有百花秋有月”的诗句,也能 随口引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来 和别人辩论。

    在生活中,他们有一些感悟,形成了自 己的一套思想,具有“奉献”、“大爱”、 “分享”等等理念,偶尔也有“安详”、“自 在”、“空灵”的觉受。他们也许就会认 为——“这就是佛法”。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佛法呢?

    佛法在世间会变幻出不同的相貌,但其 内在核心是不变的, 那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智 慧。

    这是区别佛法与世间法、佛法与外道的 标准。 那么,到底是不是佛法,如果用以上标 准扪心自问,

    除此之外,佛法与“小资情调”还有一点 不同,那就是:佛法所带来的安详、自 在是建立在无我智慧基础上的,因此是 真实的、坚固的,是能经受住境界考验 的。“小资情调”则不然。

    “小资情调”的核心还是一个“我”,只不 过是凭借修习世间善法所得来的福报, 将外界对于这个“我”的侵犯暂时地屏蔽 掉了,因而保持了一种“安详”的表象; 但假如这个“我”真的受到了侵犯,就依 然会如火山爆发一般的不可收拾。 所以,在真实的生活面前,这样所谓 的“安详”是不堪一击的。

    佛陀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可以做到如如 不动,而我们呢,哪怕一个打火机的小 火苗碰到手指,恐怕也会哇哇大叫——那 时,还能“安详”、“自在”吗?

    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师,早年在五台山打 坐时得到了一些境界,就自认为“证 悟”了。后来他被人陷害,充军流放岭 南,其间经历了种种苦难艰险,而就在 这九死一生之中,他才发觉他原先 所“证悟”的那些东西仅仅是浮光掠影, 丝毫派不上用场。 于是,他开始了铭心刻骨的反省,继而 在修行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憨山大师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到,他非 常感谢这一段苦难的经历,这段经历就 好像天地间巨大的钳锤,将他内心中蕴 藏的我执烦恼锤打得一干二净,使他获 益匪浅。

    纵观古今高僧大德,几乎各个都是具足 刚骨的硬汉,有着斩钉截铁的性格。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 香?”他们的洒脱、自在,是经历了千 锤百炼的艰苦磨砺之后展现出来的智 慧,绝非凭几句轻飘飘的口头禅所能得 到的。 否则,那所谓的“洒脱自在”仅仅是古人 所呵斥的“软暖习气”而已。

    当今,在社会上流行的“心灵感悟”类书 籍中,有很多就是这种“小资情调”。疲 惫的现代人也许需要这样“心灵的滋补 品”,但是,作为修行人,我们要警惕, 这也可能是心灵的麻醉剂。当暴风骤雨 真正来临的时候,这些真的管用吗?

    世间善法本来也是好事,可是世间善法 一旦披上了“佛法”的外衣而混淆视听, 对众生慧命的危害恐怕要远远超过杀、 盗、淫、妄等等恶法。

    品茶赏月也可能开悟,但绝不能说品茶 赏月就是禅; 佛法不离日常生活,但也绝不能说日常 生活就是佛法。

    古德警示过:

    有差,天地悬隔”。 我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把佛法融入生 活,还是把佛法蜕变为小资情调的世间 法,是每一个修行者都必须严肃面对的 问题。 (摘自《临济棒喝》创刊号)

    修行不是某种时尚,也不是自我安慰的心灵鸡 汤,或者逃避现实的麻醉剂。修行是深入我们 的内心、挖出烦恼;修行是面对生死无常,历 事炼心。为什么很多人学佛多年还是不得受 用?就是因为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地理解修 行,把修行变成了虚伪的面具和自欺欺人的生 活方式,却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这 应当引起我们每个人的警觉。特转此文,与叶 友们共勉之!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