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筠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见华
近年来,筠连县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打破“筠连发展旅游业没前景”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实施旅游招商战略,推进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确立了“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和“突出生态优美,推进文旅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强与陕西翰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四川泓源投资公司等旅游开发企业合作,推动全县旅游强势崛起。本文从总结近两年来筠连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实践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筠连旅游业发展模式,以更好地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一、描绘一张蓝图,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筠连县旅游发展规划总体修编》、《中国云上石漠?春风花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中国?西部洞群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筠连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四川省筠连县古楼风景区概念性规划》、《筠连县塘坝乡国家4A级茶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并注重与城市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从总体规划到每个旅游景区专项规划,再到具体的单个景点规划,都由旅游专家和县四家班子领导反复评审论证后才实施。根据规划推进全县旅游开发,提升了景区建设水平,确保了全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协调性。
二、搭建一个平台,创建优良的旅游投资创业环境
筠连县围绕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健全完善旅游发展工作机制,出台旅游发展投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积极创建优良的旅游投资创业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四家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筠连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到每一个旅游项目,均成立了由2名县级领导分别任指挥长、副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组,定期召开项目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调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旅游开发业主负责景区打造,提供景区建设规划,及时将相关材料报送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县文广新和旅游局,待报项目指挥部和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后审定后,由项目指挥部负责协调县级相关部门统筹解决。土地租赁、征用由项目乡(镇)负责解决,水、电、交通等问题由县级相关部门与项目乡(镇)共同负责解决,确保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二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新开展“三治理三激发三增加”作风建设活动,创新建立《筠连县党政干部机关“慵懒散”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五步能效”考评县级机关重点岗位中层干部》、企业评政、等制度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在旅游项目的行政审批方面,为旅游开发及涉旅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乡(镇)、县级相关部门明确直接负责人跟踪督办,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同时,县级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为项目建设提供便捷服务、项目支持和政策支持;项目所在地乡(镇)直接与开发企业互动,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三是出台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制定完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旅游业发展奖励补助政策实施细则》、《关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暂行办法》、《关于景区景点的若干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农家乐(乡村酒店)管理的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以优惠政策吸引旅游开发企业、旅行社、涉旅服务企业来筠连投资旅游开发,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开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旅游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旅游发展多元化投资机制正逐步形成。四是改善旅游发展基础设施条件。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全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筠连县全力配合省市做好宜昭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工作,投资8.2亿元加快筠连至巡司一级公路建设,着力推动全县交通状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提高景区交通通达度,积极整合财政资金,硬化旅游公路120公里,设置道路波形防护栏10公里,旅游景区外部标识标牌22块,新建接待设施20余处。此外,进一步改善了32辆城市出租车服务条件,优化大雪山、沐爱片区14条乡村旅游客运巴士线路,在春风村投放观光车10辆,方便游客参观各个景点。
三、推动三种模式,加快推进筠连旅游大发展
筠连县不断探索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4.74亿元,接待省内外游客72.45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3.25万人,收入和旅游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24%、33%,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政府与公司共同开发模式。采取政府与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模式,由政府承担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按照景区及经营实际进行景观打造的模式,高效推进景区建设。2013年,总投资1.5亿元的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完成投资近1亿元,经过短短5个月的建设,景区内“鸟巢”、会所、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叠水景观工程、风情购物中心、马场、滑草场、自行车道等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具备了初步接待能力,并成功举办了首届“茶博会”;总投资1.3亿元的中国云上石漠?春风花海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已完成投资1910万元,园区内各处景点已规划完毕,已完成部分景点打造;总投资3亿元的中国?西部洞群风景旅游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4700万元,已完成规划和洞内灯光系统安装;仙雾山森林公园已完成投资2900万元,景区大门、马厩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古楼景区意向业主规划团队已进场开展工作。在景区管理方面,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成立了由旅游开发企业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村(组)群众代表、专家组成的景区管理委员会,由景区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景区,制定景区管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提高了景区管理水平。
(二)旅游与招商引资互动模式。将旅游宣传推介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借助各类宣传媒体和旅游招商推介平台,大力宣传推介筠连旅游,吸引企业来筠投资,实现了由“招商开发旅游”到“变旅游为招商”的转变,加快了旅游与招商互动。积极引进中央、省、市重要新闻媒体来筠连采访、拍摄,借助媒体力量宣传筠连旅游资源、人文历史、乡村旅游;走出筠连,赴西安、成都、昆明、宜宾举办大型旅游推介活动计6次。同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举办“筠连县第六届春风李花节”、首届“五?一”大型苗族花山节、“中国?筠连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等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接待陕西、重庆、云南、成都等地省内外游客1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在各类节庆活动上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与陕西翰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四川省合佳盛投资管理公司等企业集中签约项目共17个,协议资金达32亿元。
(三)旅游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将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美丽乡村新型业态相结合,大力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一是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筠连县“五尺道”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泉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资源,举办苗族花山节、李花节、茶博会等重大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推出文化娱乐精品,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将旅游与农特产品加工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加快旅游产业链条向工业领域延伸,逐步建立新兴旅游工艺品系列和旅游食品系列的生产供应基地,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宣传一体化运作,借助旅游带来的人流聚集效应促进茶叶、筠连水粉、肉牛等一批特色商品的销售,推动现代产业园区和农业加工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将旅游与美丽乡村新型业态相结合,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先行区建设,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构建“美丽乡村”的生态经济体系,注重文旅融合、经营乡村,探索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生态家庭农场等乡村旅游新型业态,依托“三农”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农业体验游、生态农业游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进农林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升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现代旅游观光体验农业基地,变农业资源为经济价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