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3|回复: 10

    [网友报料] 喂xx女士你好!你有600国家生育补贴款请致电xxx领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1 19: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如今社会骗子甚多,其骗人手法更是无奇不有!现在电话行骗却频繁出现。前段时间我老婆生小孩出院后不久一天接到5个电话!喂你好请问是xx女士吗?我们这里是生育补贴中心,您于xx月xx日在xx医院生小孩,现有600元国家补贴款已申请到财务局这里是财务局电话xxx请您根据电话提示进行领取。开始我还以为真的结果看电话归属地成都口音也感觉怪快的就知道是骗子了,不料湖南的广东的江西的电话又来了,有一相同点他们报的财务局号码开头数字是一样!如今社会大事小事大家都得小心遇到涉及钱财的电话应慎重考虑。最后我想说到底是谁将这些信息透露?是你们医院保管不当还是你们的故意泄露?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假如真的照做了我们该去向何处?
    wechat.jpg
    wechat.jpg
    wechat.jpg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6-21 20:2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我相信有遇到的人 !
    发表于 2014-6-22 0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骗术层出不穷
    发表于 2014-6-22 22:5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我也接到了,当时一个男的打过来没说话我就挂了,后来又一个女的打来,报出我的名字,宝宝出生地址,时间和性别,然后说有新生儿补贴,给我个号码叫打过去,那边会告诉领取方法,这下我就信了,我告诉我老公,后来老公打电话过去了,才知道是骗子。我想说县医院里流出去的,真叫人不放心呐
    发表于 2014-6-22 23: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估计是录入系统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 I             I |
    | I             I |
    | I             I |
    | I             I |
    | I_____________I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           |
    |    ~~~~ [CD-ROM]  |
    !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表于 2014-6-23 00:4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惠州
    我老公也接到这种电话、当时知道是骗子我们就说几百元钱不要了难得麻烦、那骗子还在紧斗说、我们都纳闷是怎么知道的信息、医院、父亲、宝贝名字样样正确
    发表于 2014-6-23 0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有新生儿的信息吗?”“有。”“多少钱?”“2毛一条,一个城市800元打包。”

      也许,从你的孩子一出生起,他(她)的信息就会以这样低廉的价格落到一个与其毫不相关的人手中。这段信息不仅有孩子的姓名及出生时间,甚至还有出生医院、父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随后,一个个围绕孩子的骗局以及产品推介电话就会蜂拥而至,令家长不堪骚扰。

      近日,多名读者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自己正陷入这种“频接陌生电话”的烦恼中。“有固话,也有移动电话,有时候甚至不显示号码。弄得你没法屏蔽,不接又怕漏下重要电话。”在济南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新生儿妈妈王静说道。

      导报记者发现,虽然近两年公安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出售贩卖个人信息行为,且医院方面也表示信息防控非常严格,但是至今,网络新生儿信息交易依然火爆,也随时可以拿到最新的信息。泄露源头在哪?种种交易背后,又有何利益使然?为此,导报记者展开调查。

      利润丰厚

      “一手婴儿料、学生料、车主料。”这是一个有多年新生儿信息贩卖经历的人的QQ签名,其昵称就为“婴儿资料”。经过两日的网上聊天,在取得一定信任后,导报记者终于通过他,掀开了新生儿信息贩卖黑市的一角。

      “光我手头上就有全国各地一共10多万条新生儿信息,山东的占十分之一。”“婴儿资料”对导报记者表示。在经过导报记者要求后,其又详细统计了一下山东各地的信息量,“青岛4000条、威海2000条、济南1600条、潍坊1300条……”

      这些资料,都是今年刚刚出生的孩子的信息。在“婴儿资料”展示的截图中,导报记者看到,数十个婴儿信息中,最早的出生日期为3月份,每个日期后面还注有姓 名、住址、联系电话等。据“婴儿资料”表述,这仅是其能提供的山东信息的一小部分。“这个行业都是信息互通的,你要嫌这些不够,我可以再给你要到更多,不 过费用要高一些。”

      由于信息新、渠道广,“婴儿资料”如今看中的多为“大客户”。在导报记者假扮奶粉销售人员与其交流时,其就常常笑话导报记者要的量“太小”。“我的客户主要做‘补贴’,要一手(5月份以后出生婴儿),量大,出手很大方。”

      据了解,“婴儿资料”所说的补贴客户,即为现在新生儿父母常常收到骗补电话背后的主导者。这些骗子在拿到资料后,会以婴儿登记住址所在市区卫生局工作人员身份为掩护,以数千元补贴即将到期为借口,向婴儿夫妇索要银行卡号,甚至直接要求汇付保证金。

      “婴儿资料”向导报记者表示,上述做补贴的客户要求高,给出的价格也颇高,一条可以卖到四五元左右。随后这部分婴儿资料会作为二手信息降价处理,随着频繁 交易以及时间流逝,信息价格会从2元一条逐渐降到几毛钱一条,并最终“过期作废”。不过,即便如此,算下来每条信息给信息贩卖者带来的收益也超过10元。

      与之相比,资料贩子收集信息所付出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多名导报记者通过QQ、论坛等方式联系到的资料贩卖者表示,其行业内收购的价格差异较大,每1 万条资料给出的价格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以此计算,每条的价格从1毛到5毛不等,远小于最终其卖出的价格。信息贩卖者正是通过这种中介式的层层 倒手,获得数倍于成本的收益。

      “我更愿意做交换,就是你提供给我信息,我换给你等量所需要的信息。”“婴儿资料”对导报记者表示,这样的交易方式,还会给其带来更多的客户和收益。

      社区医院有泄露嫌疑

      正是有了丰厚的利益存在,新生儿信息贩卖现象才屡禁不止。也正因如此,诸多新生儿家庭仍在遭受各种骚扰。

      导报记者根据从“婴儿资料”处获得的一份名单,随机拨打了10名家长的电话。在确认信息无误后,这些家长均表示收到过骚扰电话,其中7名家长还收到过一个 甚至多个“骗补”电话。“每天都有各种电话,推销保险、奶粉的都有,还不分早晚,有时候孩子刚睡着,就被电话声吵醒了。”一名女孩的家长向导报记者抱怨 道,不堪骚扰的他已经打算在近期更换手机号码。

      采访中,诸多家长都表示出同一疑惑,自己的信息到底是从何处泄露的?

      导报记者了解到,上述婴儿信息登记渠道不多,只有出生医院、社区医院以及购买妇婴用品的商店三方面。“商店里登记的信息不会具体到家庭住址,倒是很像给孩子办出生证以及打疫苗的医院泄露出去的。”王静说道。

      从“婴儿资料”处获得的名单也显示,其婴儿出生医院涉及山东省交通医院、山大二院、山东省妇产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为此,导报记者以妇婴用品销售人员联系业务为由,分别向上述医院妇产科工作人员提出购买新生儿资料要求,但均遭到工作人员的拒绝。

      “这个事情去年就引起医院关注了,对此还加强了工作,我们的患者资料保密绝对到位。”8日,山东省交通医院办公室负责人冯延民向导报记者表示,其患者数据经过严密保护,接触人员有限,且每天打包加密后上传给监管部门。“肯定不是我们泄露出去的。”

      然而,与严密的医院管控相比,在对社区医院的暗访中,导报记者却发现了一些管理疏漏。7日,导报记者致电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卫生院,表示想购买一些前来打 疫苗的婴儿的信息,用于业务推广,其工作人员随即提供了一名负责人的电话,该负责人与导报记者交流后,对这种买卖信息的行为颇为感兴趣,并表示端午节后可 以见面谈。

      多名家长随后表示,孩子在社区医院登记的信息与所泄露出的情况基本一致,不排除从这一渠道流出的可能。

      处罚力度太小

      导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屡经查处,但是个人信息贩卖黑市的生意依然火爆,且不局限于新生儿。仅在导报记者进入的一个名为“行业信息交流买卖”QQ群中,就常有“全国电器行业购物明细+顾客资料”、“快递单据查询”等等广告出现。

      “个人信息贩卖已经成为司法监管上的一个难点。”9日,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靖良对导报记者表示,这一是因为案件查处时难以溯到源头,抓到始作俑者;二是因为处罚力度小,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据陈靖良分析,目前对于侵犯公民信息类犯罪的规定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意味着3年已是最高刑期,而实际中一些不法分子动辄一次即收集倒卖数千上万条重要的个人信息,最后的判刑往往只是几个月甚至缓刑,力度实在太小。

      同时,有司法界人士也向导报记者表示,泄露个人信息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互不见面,卖方只出售信息给有长期来往的公司,揽业务、预约、交易、付款等都通 过网络完成,隐蔽性强,难以做到明确的法律追责。其表示,正因如此,公安部门近年来在全国对于个人信息贩卖展开过专项行动,虽然打击力度不小,但是难以根 除。

      “现在看来,相关部门应加强自身监管,减少信息泄露的可能。”陈靖良表示,中国个人保护体系尚不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涉及与多个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敏感而 复杂,短期内难以有实质进展,只能通过行业自律、完善内部管理等方式堵漏。“对于新生儿信息泄露,卫生系统应更加提高警惕,可以适当增加惩罚手段。”

      对此,导报记者9日致电济南市卫生局,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电话称发新生儿补贴 两月骗12万余元
    2014-6-16 10:24   来源: 东南快报   共 0 条评论
    近年来,网络诈骗的方法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随着国家“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一些骗子也开始打起了新生儿家长的主意。今年5月8日,福州仓山警方就破获了福州首例打着“领取新生儿补贴”旗号行骗的5人诈骗团伙。

    这伙人从网上购来新生儿及家长的资料信息,然后冒充医院和财政局工作人员,以可领取新生儿补贴500元为诱饵诈骗新生儿家长。短短两个月来,一伙人打了6000多通电话,有不少人上当受骗,目前已查实得手的案件10余起,涉案金额达12万余元。

    日前,根据警方通报,诈骗成员网购的6000多个新生儿家长信息均是真实的,这不免让人产生深思和担忧。通过这起新型的诈骗案,记者采访多方人士,试图揭开这条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经济利益链。

    刚生完二胎就接到诈骗来电

    “月子”里被骗走7000元

    今年3月21日上午,福州的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医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问她是不是刚生完孩子,并称国家对于生育第二胎的家庭,可以享受500元补助。

    的确,陈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刚出生10多天,还在坐月子的她,对于这个电话,顿时多了几分信任。随后,根据对方的提示,陈女士联系上“福州市财政局”工作人员。

    自称是“福州市财政局”负责办理生育二胎补助发放工作的郑科长告诉陈女士,其符合国家发放补贴标准,并核实了陈女士身份信息。陈女士表示,对方能准确报出她当时所住的医院、家庭地址、孩子出生年月及电话等完整的个人资料信息。而大部分信息住院时也确实登记过。

    在郑科长的“指导”下,陈女士到ATM机上领取“新生儿补贴”。“您的卡里的余额有多少?我们一会儿要确认一下您是否收到了补贴。现在进入转账界面,输入我们的单位账号,再输入验证码7000,接着确认一下。”按照郑科长的提示,陈女士一步步完成操作。就在此时,郑科长突然挂断电话并关机。陈女士意识不对立即查询卡内金额,结果发现银行卡里的7000元全部被转走,而这笔钱的数目正是那位郑科长所称的验证码。

    在接到陈女士报案后的一段时间,仓山警方又陆续接到多起家长领取“新生儿补贴”被骗的案件。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调查,5月8日,仓山警方分别在上街书香领寓和钱隆学府2处套房内,抓获涉嫌电话短信网络诈骗的刘某、吴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作案用手机9部、笔记本电脑2台、手机卡30余张、银行卡5张,以及外地银行卡号20余个。
    发表于 2014-6-23 0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每条2元网购6000条新生儿信息

    团伙成员分工明确配“剧本”行骗

    随着刘某、吴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的落网,这个专门从事网络诈骗的团伙被揭开了原来的面目。

    团伙中的5名人员均是安溪人,刘某和吴某两人为叔侄关系。今年2月17日,吴某跟着刘某来到福州,一开始,两人合伙打着“淘宝购物退款”的旗号,骗取网购者的钱财。

    警方表示,吴某跟着刘某行骗期间,由刘某联系从网上购买淘宝用户个人信息、手机号码等资料,后吴某冒充淘宝客服工作人员,刘某冒充支付宝技术人员,2人以客户的淘宝订单出现支付问题为由,通过钓鱼网站骗得客户的银行账户及密码,后使用客户的银行卡网络购买充值卡再出售行骗。只不过,两人发现这种骗局过于老套,受骗的人员并不是很多,而且受雇于叔叔的吴某只能从中抽取骗到钱财的10%,一个多月下来,两人在“淘宝购物退款”上并没有骗到什么钱,继而把目标转向“领取新生儿补贴”骗局上。

    4月初,吴某离开了刘某,租住在钱隆学府的一间套房内单独作案。此后,刘某又招来了一名同伙,吴某也招来了两名安溪的老乡,2组人员以相同的诈骗手法实施诈骗。

    期间,刘某又从网上购买新生儿客户资料,并将所购的部分材料转卖给吴某。从3月到5月,刘某以每条2元的价格,分段网购了6000个新生儿的客户信息,然后以每条3元的价格再卖给侄儿吴某。

    民警表示,他们行骗的步骤其实很简单,由招来的业务员充当一线业务员打电话,刘某和吴某各自作为二线人员负责骗上钩的人。“基本上一天下来,每个业务员要打一、两百个诈骗电话,还配有一个专门的行骗剧本。”民警称,所谓的行骗剧本,概括了受害人可能会询问的问题,以及打电话时要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格式相对比较固定。

    他们将获取的客户个人信息一一打印在纸张上,电话一一打过后,就将纸张扔进水桶内快速进行销毁。

    作案以来,5名团伙成员共查实作案得手10余起,涉案金额达12万余元。目前,5名人员均已被刑拘。
    发表于 2014-6-23 00: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有多种渠道

    服务单位“内鬼”或成信息泄露源头

    在这起案件中,刘某等人表示自己是通过网络购买到了公民的个人信息,但由于出售该信息的人员尚未查明,源头无法进一步查实。那么,这些真实信息的最初来源可能在哪里?

    多年经办诈骗案的仓山刑侦大队民警吴坤淼分析,诈骗团伙行骗的首要前提,必须先获取被骗人的详细个人信息资料,正是有人看中不法分子的这种需求,才会催生专门兜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群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公民在随便一个机构填写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都有可能泄露被不法分子放上网进行出售。

    日常生活中,有些调查公司、侦探公司采用跟踪、盯梢、入户访问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也有些通讯运营商、保险、房地产中介等机构的从业人员,碍于情面向朋友透露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服务单位内部人员为了牟利,私下将手头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

    吴警官表示,一旦有人从源头购买或获取了公民个人信息,就有可能将信息又转卖给多个有同样需求的人,转了多手之后,公民的这些个人信息资料也就再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而且,这些信息也分为不同等级和不同价格,如果获取的公民个人登记信息时间比较早,手机号早已被人打烂,一条可能就值一、两毛,但还没被“开发”过比较新的个人信息,例如近期登记的新生儿家长个人信息就值钱多了,这样的信息一条可能炒到2-3元甚至更高,骗子得手的几率也更大。

    而据调查显示,部分个人信息的泄露已被证实来源于通讯公司和相关服务单位的“内鬼”。

    此外,警方还表示,虽然电信诈骗手段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都要和钱沾上关系。凡是对方以“中奖”、“补贴”、“退税”、“安全账户”等各种名义提出“转账、汇款”的,或是要求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指点操作银行卡”的,肯定就是骗局,所以接到类似陌生电话或是短信时,必须提高警惕,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上当受骗的几率。

    买卖公民信息属侵犯个人信息安全

    相关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法律空白

    日前,360互联网中心发布《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报告显示,诈骗电话在骚扰电话中的占比达到18%,比2012年提高1%;而诈骗短信的占比为5%,看似比例不高,但由于有伪基站此类可以伪造任意号码的手段出现,因此上当几率反而有所提高。

    福建科衡律师事务所叶石滔律师认为,一些服务单位随意透露或私下出售公民的个人信息,以及通过相关渠道购买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只是,如何判断属情节严重,一般是以信息的出售量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衡量,但法律上针对这一方面的界定还不够细。尤其对于一些单位将本机构人员信息公布于网站上,一些经营信息的企业或个人通过网络搜索上述信息并整理出售的是否应该入罪,法律规定不明确。

    此外,买卖个人信息的渠道很多都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而搜索引擎起到了一个“牵线”的中介作用,在网上也确实能搜到不少的非法广告,那么搜索引擎是否也应承担责任?是否应该加强对搜索引擎进行监管呢?

    叶石滔律师表示,搜索引擎向网民提供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除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应屏蔽色情等相关非法网站外,从中起到的只是一种信息发布媒介,没有辨别信息真伪的义务,发布违法信息的网站仍能被搜索引擎搜索到,从法律角度来讲,搜索引擎并不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他同时认为,当前在互联网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漏洞。国家应尽快立法,使各部门有法可依。此外,对此类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也是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泛滥的原因之一,应该加大对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这两种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个人信息保障体系,从源头上遏制电话诈骗犯罪,同时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