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4|回复: 0

    [美食分享] 地道蹄花面 “吃货”连啃11个蹄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4 1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宜宾地道蹄花面 “吃货”连啃11个蹄花.jpg

    葱香扑鼻的蹄花面。(宜宾新闻网 程文帝 摄)

    宜宾人爱吃面,燃面是宜宾最具特色小吃之一。勤劳智慧的宜宾人并未局限于此,又创新开发出了各种美味的面食,蹄花面就是其中的代表。连日来,记者走进宜宾偏街小巷,亲身见证了宜宾蹄花面的独特魅力和市民对它的喜爱。


    市民感受:正宗蹄花面 夜宵摊上找



    半边猪蹄丢在面里,搭配白菜、料酒、冰糖、八角,加上高汤,葱香扑鼻的蹄花面就成了。“味道不摆了,外面有点脆,里面是软的,安逸得很。咬下去,嘴巴里面啥子味道都有。”市民小杨说,如今蹄花面已遍布宜宾各个面馆,但要吃正宗的,必须是晚上才开门的那些摊子。



    市民刘先生认为,宜宾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南门桥、洞天街、青年街、民生街等街头巷尾,那些卖燃面、红糖醪糟、阴米子的摊子上,大多都在卖蹄花面,这些蹄花面被大家评价为“相当正宗”。



    “没有吃过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蹄花很油腻。但是我跟你说,一点都不会,汤非常之鲜……而且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大家要亲自去吃了才知道,毕竟众口难调,说到这儿可真是饿了。”被朋友称为“吃货”的廖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当年的蹄花面非常出名,甚至有市民成群结队去吃。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的时候,他和网友在外宵夜,一口气喊老板加了5个蹄花。“结账的时候,请客的网友都快哭了。” 李先生笑着说。


    [img]禁止外链[/img]

    黄老辈的儿子在掌勺。(宜宾新闻网 程文帝 摄)



    记者走访:最早蹄花面 再次现身引关注



    “号外号外,曾火爆一时的十八间蹄花面又出现了!”4月28日,宜宾某论坛上一篇关于蹄花面的帖子引起网友关注,网友们回复,半边猪蹄一碗面,吃得肚儿溜圆,这家确实是宜宾最早的蹄花面。



    “记得那场面……老板想不发财都不行。吃面时两三张桌子坐满,有人端着面碗站着吃或蹲着吃,当时我们晚上逛完夜市就是到十八间吃面,去晚了就没有了。”网友“笨痴痴”在帖子里说。



    5月4日晚上,记者带着好奇走访了“宜宾最早的蹄花面”。



    “2002年我们开始卖蹄花面,味道怎么样我不敢说,但确实是最早的一家。”55岁的黄明英告诉记者,他们最初卖的蹄花面3元钱一碗,涨到4元的时候南门桥出现了第二家,如今宜宾的蹄花面已经15元一碗了,“时间过得真快。”



    黄明英曾是下苦力的人,年龄大些后开始做生意。当时宜宾的面摊子比较多,怎么做才能吸引顾客呢?“当时想到做蹄花面,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把面当晚饭吃,蹄花面一大坨肉实实在在的,3块钱吃饱。”老黄向记者讲述着当年的想法。



    蹄花是油腻的,要下油锅才好吃。为了掌握火候,老黄一家人吃了许多炸糊的蹄花,“当初实验的时候,吃蹄花吃伤心了,炸糊了的又舍不得丢,只有自己吃了。”



    最后,黄明英总结经验,他的蹄花全部是前蹄,头天预订好数量,第二天要卖完,卖不完就自己吃,起初每天准备50碗,生意最好的时候达到每晚200碗。在食品公司买蹄子,他必须预付款,人家卖蹄子的人说买得太多了,必须先付钱。



    蹄花面最初被认可,是在当时的出租车司机群体中。“老黄的蹄花面卖出名后,出租车司机们排队来买,旧城区的老‘吃货’们都记得当时的盛况。小巷子停满了出租车,司机们都在排队吃面。”宜宾某论坛常常组织活动的一位网友告诉记者。



    当时,一到傍晚,出去喝酒的、下班的打工仔、收班的出租车司机轮番出动,成为吃蹄花面的“主力军”,“‘大军’过境,留下一地骨头……记得那时候我经常和朋友带着啤酒来这里吃肉喝酒,何等逍遥快活。”经常参加活动的刘女士说,这里的蹄花面简直就是一个“传说”。


    食客趣闻:难抵诱惑 一次啃了11个蹄花



    吃蹄花面是可以加蹄花的,面卖3元的时候,加一个蹄花2元,后来卖过3.5元、4元、4.5元、5元、7元……蹄花也在加价,但挡不住“吃货”的热情。在老黄的摊子上发生过趣闻,吃蹄花的最高纪录是两个男人一次性吃了11个,还有一个女士每天晚上吃7个,坚持了一周。



    老黄称确有其事,大概是2009年的事情。“两个男的带着啤酒来,一边喝酒一边吃面,最后两人加了11个蹄花下酒。”老黄说,2007年左右,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每天预订7个蹄花,先付钱,晚上过来吃完才走,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再也没见过,听口音像是成都人。



    有“吃货”分析,除了味道,老黄的面卖得好,还和他的为人有关系。



    “老板真的诚实,他看到打工模样的人,会给他多煮点面,顾客喜欢吃菜叶,他会多煮些。我亲眼所见,有一男一女前来吃面,那女孩不想吃,老板就专门给女孩烫点菜叶端来,说一个人吃不太好。”网友在论坛留言说,做生意的做到老黄这份上的可能不多。



    后继有人:重操旧业 儿子将重振雄风


    在老黄的摊子上还有一位年轻人,一问方知是他的儿子,名叫黄忠明。实际上这个摊子是黄忠明的,只是老黄还要“带一带他”。



    “父亲的蹄花面做出了名气,我要继承下去。”黄忠明说,因为种种原因,父亲的生意停了几年,自己也是厨师出身,父亲的为人处世和手艺都值得他学习,所以想把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重卖蹄花面。



    当记者问到做蹄花面是否有一些秘传技艺时,老黄表示并没有什么秘技,“煮面这种事情,每个人煮出来的味道都不同,但是方法是大家都知道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据了解,已经有不止一人向老黄学习蹄花面手艺,但他从未“留一手”,“要说注意事项的话,就是水要清亮,肉好油好火旺。”老黄非常坦诚地说。(来源:宜宾新闻网 记者 程文帝)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