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灵通 于 2014-7-30 09:21 编辑
[img]禁止外链[/img] 单甫伦一家在爱心桥上、村民送的横幅下合影 “这桥终于修好了,以后做什么都方便了。”近日,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镇迎丰村一座便民桥通车了,周边村民们由衷高兴,并对单甫伦夫妇赞赏有加,因为这座桥就是夫妇俩出资15万元,在乡亲们的合力帮助下用时半年建成。
每天都要过河回家的万家宽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太方便了,我每天都要从桥上过几趟,再不会担心因涨水要绕几里山路才能过去,出行运输从此没有了‘拦路虎’。这是一座爱心桥,更是一座团结桥,是我们村与其他村乡邻四舍们团结的象征。”
过河无桥 村民需绕四里山路
迎丰村内有一条河流过,村民们住在河边,近千亩的土地却在河对岸,种地、出行都需要绕四里山路。一到农忙季节,村民们就累到呛,遇到暴雨洪水,连河都过不了。每到庄稼收获的季节,就是村民们发愁的时候,收得越多运得越累。
村民们一直提议在河上架起一座桥,但最终因修桥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投资修建的项目一直没批下来。
修桥的单甫伦是迎丰村大地组的村民,是农村里的泥水匠。山上的老房子破旧不能住后,一家人搬到河边建起了一座简易的砖瓦房。家里有3个女儿都在上学,一个在成都念大学,另一个在宜宾读职高,最小的一个女儿在读初中。
单甫伦家有两口鱼塘,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勉强够开支3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平时做泥水活和种庄稼的收入就是夫妇二人的生活费。家里唯一值钱的家电是一台老式的彩色电视机,和一台孩子们学习用的“古董级”电脑。
“小女儿六一儿童节要参加表演,买服装的钱都没给她。每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是家里最紧张的时候,多的时候要1、2万元。”单甫伦妻子黄家翠说。
村民们习惯到单家鱼塘买鱼,没有桥的时候,单甫伦每次都是先把客人背着过河,等客人把鱼买好了,再把客人背过河。
“给人方便,也是给自己方便。”说起修桥,单甫伦简单地说。
[img]禁止外链[/img] 村民们为爱心桥通车办的庆典 困难重重 贷款也要把桥修起来 早在2010年,单甫伦心中就有了修桥的念头。去年冬天,单甫伦修桥的想法更坚定了,得到妻子的赞成后,夫妻俩开始征求乡邻的意见,有村民支持,也有人说他傻。 “要修桥是政府的事,以前只听说大老板修桥,一个‘穷光蛋’百姓修桥还是头一回听说,头一回看到,而且是在大河沟上修桥,你想当农民工程师呀?”“你咋那么傻哟,花那么多钱修桥还不如在公路边修座楼房。”“老单,你带头修,我们都来出力帮忙。”“对,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只要有人支持,夫妇俩的决心更加坚定。“桥面要30米长,修3米宽大概要花11、12万。家里存得有3、4万块钱,再借几万元就可以了。”在做预算的时候,单甫伦和妻子算了一笔账。
但修桥不是简单的建筑泥水活,怎样保障安全和技术?单甫伦想到了镇上的交管站,拿着自己设计的施工草图,直奔镇政府。
村民要修桥?单甫伦最初还是把镇交管站的人给吓住了。但看过他的施工草图后,想信了他不是在开玩笑。
罗沧海,大雪山镇政府交管站工作人员,就是他被吓住的人,也是他亲眼见证修桥全程的人。修改施工设计图,技术指导,质量管理……罗沧海和众多村民一道,也加入了单甫伦的建桥队伍中。
在乡亲们的支持和村长李先才的帮助下,修桥需要占用的土地调好了,钱也筹好了,万事俱备,只等开工。
今年春节,单甫伦一家人过了一个非常俭朴的春节,但一家人都很高兴。孩子们得知父母要修桥,都很懂事,既不要吃也不买穿。[img]禁止外链[/img] 爱心桥上,单甫伦列出的捐款出力乡亲名单 开工建桥 夫妻日夜劳碌半年整
正月二十,是开工的日子,这一天,乡亲们赶了过来,都想观望这个桥怎么修。 挖土、埋石、筑浆……看着夫妻俩忙碌不停,慢慢地乡亲们加入了进来,出工出力,出钱捐料,越来越多的援手伸了出来。
乡亲们的热情感动了单甫伦夫妻俩,两人一合计,干脆把桥再修宽、加高1米。“大家都这么热情,要修就要修好,抗得住洪水,要不然对不住大家。钱不够,就是贷款也要把桥修好。”单甫伦说。
为了赶在夏季汛期前完工,夫妻俩没日没夜地干,村民们只要有空也都过来搭把手帮帮忙。只要地里的庄稼活忙完了,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到天黑前,总是能看到夫妻俩在河里“折腾”的身影。
建桥赶上春耕农忙季节,乡亲们的秧苗都栽好了,单甫伦家的秧苗半人高了却还在育苗的田里。
由于预算紧张,除了搬运大件石料和预制板,单甫伦舍不得花钱租机械。河里的石头一个人扛不上去,夫妻俩就用塑料袋兜着石头一点一点地挪。
“太辛苦了,有时看着都很心痛、流泪。我一天过来看几次,担心他们累倒在工地上。我年纪大了,也帮不上什么忙。”邻家75岁的老奶奶王文蓉回想夫妻俩修桥的场景,依然很感动。
夫妻俩不停地忙碌着,直到6月份,桥的主体工程完工,赶在了汛期前。剩下的活就只桥栏杆和桥面抺水泥了,但这时已是盛夏,夫妻俩为了赶工期,仍然没有停歇。一把太阳伞,一壶茶水,两人挥汗如雨地又干了一个多月。[img]禁止外链[/img] 修建中的爱心桥和单甫伦的家(红圈处,注:图片由单清惠,为修建中) 通车庆典 夫妻被赞“农民工程师”、“中国好农民”
7月25日,是一个让当地村民们难忘的日子,更是单甫伦夫妻俩解脱的日子,这一天,总长60米、跨度30米、宽4米、高4米的桥修好了,终于通车了。
村民们自发买来鞭炮,牵出横幅,为新桥的落成庆贺,更是感激夫妻俩。当天,村民们还郑重其事地送了一个“农民工程师”的称号给单甫伦,也有人评价他是“中国好农民”。
当天,大雪山镇政府安办工作人员兼任迎丰村党支部书记黄建军,代表镇党委、政府参加村民们办的简单通车仪式,并向单甫伦夫妻送上慰问金。
黄建军说:“这座桥是大雪山镇迎丰村大地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一座爱心桥,更希望它成为一座致富桥。敢想、敢做、不靠、不要,通过自己的勤劳一心谋发展,单甫伦这种精神和行为值得大家学习。”
采访中,单甫伦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修桥总共花了16万元,前后收到大家的捐款3万元,乡亲们义务出了200多个工天。“没有算我俩的人工和生活开支。”
对于修桥欠下的贷款,单甫伦妻子黄家翠说:“我们才40岁多一点,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有能力把桥修起来,也有能力还清修桥剩下的贷款。”
单甫伦的大女儿单清惠为父母的举动深感自豪。她说:“虽然我们家穷,但是我们家有爱,有毅力。我们三姐妹都为爸爸妈妈感到骄傲。”[img]禁止外链[/img] 单甫伦夫妇建起的爱心桥,村民们说这桥是大伙看着一点一点修起来的,对它的质量很放心。 (图片由单清惠,为修建中) [img]禁止外链[/img] 单甫伦夫妇建起的爱心桥(图片由单清惠,为修建中) (来源:四川新闻网宜宾 记者 易友波 李松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