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1|回复: 3

    [美食分享] 酒逢知己怎么办?过年喝酒需注意的几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5: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瞎大爷娶个瞎大奶奶,俩人过了多半辈子,谁也没见过谁!各位网友大家好,在这个千家挥别玉兔,万户喜迎金龙的日子里,我这里先向各位道一声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虽然网友和编辑基本上谁也没见过谁,但却是一辈子的冤家。所以在今天这个日子里,我想咱们还是放一放让咱们结怨的各种IT产品,咱们聊点应景的,说说喝酒吧。

    酒逢知己怎么办?过年喝酒需注意的几点.jpg

    酒在别的地方最多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饮料,但是在咱们国家,却是一种文化。咱们的酒按照味道来说,传统上分为三种。从北往南,北方的是清香型,代表作就是北京的二锅头以及山西的汾酒。中间的黄淮地区,则是浓香型的天下,代表作就是河南的宋河、杜康、张弓,以及安徽的口子窖和江苏的洋河大曲。再往南,则是最为浓郁的酱香型,其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茅台和郎酒。除此之外,还有药香型的董酒,芝麻香型的景芝,馥郁香型的酒鬼酒等等共约11种白酒香型。

        除了这从北往南的划分方法,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有那么一条河我们不能不说,这就是赤水河。这条发源于云南北部的长江支流,一路向北流经了仁怀、古蔺、习水,由泸州汇入长江。大家看地名就能够知道了吧,我们顺着赤水河一路向北,沿河两岸可以找到的有茅台(仁怀)、郎酒(古蔺)、习酒(习水)、泸州老窖(泸州),以及当年由茅台运送窖泥支援建设,由泸州沿长江而上不远处的宜宾五粮液。此外还有以泸州和宜宾为核心辐射出去的剑南春、全兴、水井坊,以及仁怀、遵义等地采用茅台酒厂翻砂之后剩余酒糟所酿出的各种回沙茅台酒。

        好了,真说酒的话,我想我写到开学也写不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过年的时候,怎样喝酒才不至于伤身体,以及真到不喝不行的时候,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来缓解醉酒带来的难受和不适。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5: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酒在身体里是怎么被分解排出的

        豪饮过啤酒的人都知道,喝酒的时候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往厕所跑,因为啤酒基本上都是水,谁喝多了水都得尿。也许你会认为酒都是尿出去的,但是喝白酒呢?喝红酒呢?或者是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只要是酒,都含酒精,因此我们只有了解了酒精在身体里面是被怎么分解排出的,就能够有针对性的预防各种醉酒了。
    [img]禁止外链[/img]
    饮酒以每天一杯啤酒为最适宜的量
        我们先来看一口酒喝下去,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吧。首先会经过口腔,然后通过食管进入到胃中,最后进入小肠,再下来就是大部分进入肝脏,小部分进入肾脏以及肺部,最后经由肠道、膀胱和呼吸排出体外。
        一口酒喝下去,口腔对于酒精的吸收微乎其微。进入胃部之后,5分钟内酒精即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酒在胃中短暂停留的一段时间内,胃部可吸收20%的酒精。然后酒精进入小肠,这里将是酒精进入肝肾肺之前的最后所在地。小肠将会吸收剩余的80%酒精。然后酒精通过血液,进入肝脏、肾脏以及肺部。肝脏分解绝大部分酒精,肾脏和通过肺部呼吸排出的酒精仅占整体酒精数量的2%-10%。
        人体分解酒精需要三种物质: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以及肝内P450。一口酒喝下去,消化道中的乙醇脱氢酶会分解少量酒精,而更多的酒精则需要进入肝脏,由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将其酒精从乙醇转化为乙醛。然后,由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和肝内P450将乙醛氧化为乙酸,然后进入到糖类、脂肪以及氨基酸的三羧酸循环,并最终排出体外。
    [img]禁止外链[/img]
    交警手中的酒精检测仪是逃不过的
        这里我们说一下,不要幻想酒后漱口刷牙嚼口香糖就能够逃脱过交警手中的酒精检测仪。因为那种仪器测试的就是酒精吸收之后,通过血液进入到肺部,然后再呼出所含有的乙醇和乙醛含量。也就是说,只要你血液中含有酒精,那你呼出的气体中就会含有乙醇或者乙醛,别说刷牙了,扒皮也没用。
        前面我们说了,要想分解酒精是需要我们身体中的三种物质,缺一不可。那么缺少了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呢?这其中最坑爹的就是“上脸的人能喝”这种说法。喝酒就脸红的人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比例是失调的,他们体内含有大量的乙醇脱氢酶,因此可以迅速的将酒精氧化为乙醛,而乙醛又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功能,因此这类人会迅速的脸红,且比普通人更红以及持续的时间更长。但是他们在肝脏内却缺少乙醛脱氢酶,因此只能依靠肝内P450缓慢的将乙醛转化为乙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一并排出。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做酒精代谢障碍症,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喝完酒之后脸色紫红,且有时候全身都会发红的原因。
    [img]禁止外链[/img]
    脸红的人越喝越危险
        反过来,则是喝酒脸色不变的,这种人北方人居多。他们体内乙醇和乙醛的脱氢活性酶含量均不高,所以他们不容易醉,但是当超过肝内P450的承受极限时,往往会一醉不起。这种人也很好分辨,看喝酒之后是否发热冒汗,三四杯酒下肚之后身体还没一丝暖和劲的,往往就是这种人。
        再反过来,则是喝完酒之后面色红润,发热流汗的这类人了。这类就是传说中可遇不可求、万中无一的喝酒奇才了。体内富含丰富的乙醇、乙醛脱氢活性酶,并且具有极好的代谢能力,遇到这样的人,你还跟他喝个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5: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怎样才算合理饮酒

        上面我们聊到了酒精进入人体之后,是怎样一步步分解成粑粑嘘嘘和空气的。并且提到了怎样认识自己的酒精分解能力。那下面我们再从这些道理出发,来看看怎样才算是合理的饮酒。
        首先我们从胃说起,因为这是酒精进入人体之后停留的第一站。胃对于酒精的吸收,是度数越高吸收的越快。但这其中白酒和啤酒有一定的差别。首先是白酒中含有糖、有机酸等物质,可以一直胃的蠕动和血流,因而延缓了对于酒精的吸收。而啤酒则因为含有气体,因此可以刺激胃部,从而加速胃对于酒精的吸收。
    [img]禁止外链[/img]
    一杯水一杯酒,大大降低醉酒几率
        那既然胃对于酒精的吸收是遵循度数越高吸收越快的道理,那么我们就需要想办法来降低胃内酒精的浓度,并尽量延缓酒精向小肠输送的速度。
        首先是兑水,当然不是说往酒里兑水,毕竟过年的时候更多的是和亲戚朋友坐在一起喝酒,你怎能好意思往酒里兑水?既然酒里不能兑,那咱们就往胃里兑水。左手一杯酒,右手一杯水,一口酒一口水的喝,就能够很好的降低胃内的酒精浓度,减少胃对酒精的吸收。
    [img]禁止外链[/img]
    胃里有东西才能喝酒
        其次则是食物,因为食物在经过咀嚼之后,其起到的作用就类似于海绵,这块海绵所吸收的酒精将会大大降低胃内的酒精浓度。而且因为食物的存在,减少了胃黏膜和酒精的直接接触,保护了胃部。这其中比较好的就是酸奶,因为酸奶中富含的乳酸菌能够粘附于肠胃的上皮细胞中,从而对肠胃黏膜提供一定的保护。且乳酸菌自身也含有一定的乙醇脱氢酶,可以帮助身体对乙醇进行氧化。
        但是,我们看到网络上有建议酒前吃几块肥肉的说法,此法不可取。我们知道,人体对于脂肪的分解同样也是依靠肝脏来完成。但是,肝脏在酒后最先分解的则是乙醛,而此时多余的脂肪将会堆积,久而久之,肝硬化、脂肪肝就会接踵而至。这也是为什么酒鬼多有脂肪肝的最主要原因。
    [img]禁止外链[/img]
    酸奶是胃的好伴侣
        因此,酒前吃点东西,尤其是富含植物纤维的素食,有条件就喝杯酸奶,喝酒的时候一定记得大量饮水,酒后再饮用一些蜂蜜水。如此在适量饮酒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醉酒现象的发生。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不得不喝的时候,肿么办?就像当年兄弟在老家开店,被有关部门调查一番之后撂下一句话:晚上详细谈吧。只得订好饭店备好酒菜,这个时候你说你不会喝,后果会怎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5: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最简便的千杯不醉只能靠中药

        怎样喝酒才不醉?这看起来似乎是歪门邪道。当然,估计也有人会认为嚼两片乙醇、乙醛脱氢活性酶片不就完事了吗,可惜没有这种药,而且现代医学在对于这两种活性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哦,对了,还有海王金樽,其成分标明了为牡蛎提取物,虽然早在古代就有牡蛎消酒这一说法,并有医书记载,但是具体效果则只能亲自试验了。
        那么对于古典的经验医学中医来说,则依据前人的经验流传下了不少能够解酒的中草药。这其中有两味药最为常用,葛花和枳椇子。这两味药也是常用药,因此在各大中药店都有售。逢年过节家中备一点,我想还是有些必要的。
    [img]禁止外链[/img]
    未采摘的葛花
        最早记载葛花解酒功效的,是梁朝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书中提到的葛花主要功效就是“主消酒”。而利用葛花治疗醉酒伤身的经典名方,则是出自金元医学大家李东垣,其在名著《脾胃论》中所记载的“葛花解酲汤”,至今仍是治疗酒精中毒、酒精依赖症的经典成方。经过现代医学的分析,葛花中提取的葛花异黄酮以及齐墩果烷葡萄糖醛酸苷能够抑制肠胃对于酒精的吸收,从而使得酒精能够直接从肠道排出。而且葛花中提取的皂角苷也具有增强肝功能,保护肝脏的作用。
    [img]禁止外链[/img]
    葛花成品
        枳椇子则是另外一种被中医广泛采用的解决药物,最先记载其解酒作用的是唐朝官修医书《新修本草》,书中记载用枳椇树建房屋,则屋中酒味寡淡。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枳椇子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在现代经过对枳椇子的研究,枳椇子提取物同样能够加快酒精的代谢,且能够抑制醉酒诱发的呕吐。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枳椇子还拥有祛湿利痰的作用,可以防止酒伤食积所带来的脾胃湿热等症状。
    [img]禁止外链[/img]
    未采摘枳椇子
        这两药材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比如葛花在河南等地就是一道蒸菜,而枳椇树的果实为枳椇枣,更是水果的一种,果核内的种子就是枳椇子。因此在自己煎服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注意要适量。从中医药性方面来说,葛花甘凉,枳椇子甘平,且祛湿利痰,因此药性互补,一块煎服效果更佳。尤其是酒前半小时引用,效果更佳。
    [img]禁止外链[/img]
    枳椇子成品
        如果嫌这两种药材煎服之后的味道不好,可加入适量山楂、陈皮以及少许甘草,在调和味道的同时,还可以消食降脂。如果脾胃原本就不好,可以适量加入玉竹、麦冬,用以温润脾胃。当然,因为我们不是医生,这个量我们就不一一写出了,如有必要大家可咨询各地中药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