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5|回复: 0

    [摆龙门阵] 一曲荡漾在苗乡的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一曲荡漾在苗乡的歌.jpg
    2013年春风村农民春晚上,宋南飞演唱《槐花几时开》。
    □日报记者 刘燕蓝 罗强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36项)和第一、二、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共26项),宜宾市又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省级项目。此次,作为传统音乐的筠连民歌也名列其中,成为前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筠连民歌”指产生并流传于宜宾市筠连县广大群众生活、劳作时演唱的歌曲,它来源于筠连人民真实的原生态生活,是在筠连长期多民族融合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演唱形式。

    近日,记者来到筠连与“筠连民歌”第五代传承人宋南飞一起分享这些荡漾在苗乡,富含当地特色和人文风情的优美曲调。

    民歌也是语言艺术
    2010年,远在云南的宋南飞跟着丈夫回到了老家筠连县蒿坝镇,自幼喜爱唱歌的她随后便到了筠州艺术团工作,开始了自己在筠连的工作和生活。
    到了艺术团后不久,宋南飞有幸入选参加民歌的演出,这也让她和筠连民歌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那时初来乍到对筠连民歌一窍不通,后来团里把筠连民歌的传承人郝崇香老师请来指导我们,这才让我逐渐对筠连民歌有了理解和喜爱。”宋南飞说,筠连民歌夹杂着许多的地方元素,有着浓厚的地方发音,平舌、翘舌的发音都与自己以前的习惯不一样这让她最初学起很吃力。“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学会当地的方言发音习惯才能唱出最原汁原味的筠连民歌。”宋南飞说。筠连民歌艺术就是筠连语言的艺术,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筠连民歌,长期以来积淀了大量的古老而又原始的、地域广泛的、原汁原味的筠连方言。

    据了解,筠连民歌主要流传于筠连县境内的18个乡镇。筠连县是筠连民歌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地,筠连民歌在川东南民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的地位,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有记载。

    加强保护和传承
    筠连民歌是产生于筠连,积淀于筠连,承继并珍藏在世世代代筠连人心中的一座富饶而辉煌的文化艺术宝库。筠连民歌展现了筠连人民杰出的文化艺术创造力,是在长期民族融合的历史中思想、文化、艺术和劳动技能相结合的结果。

    如今,筠连民歌也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出现了文化断层的危机,甚至会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大浪中出现逐渐消失的可能。如何加强对筠连民歌的抢救整理和文化传承,成为今后保护筠连民歌工作的重心和方向。

    目前,除了少数流行的筠连民歌经典名曲,如《槐花几时开》等之外,大家对筠连民歌知之甚少,而年轻一代更热衷于追星,势衷于流行音乐,欧美、日韩歌曲,电子音乐等潮流歌曲,而不再对筠连民歌情有独钟。另一方面传唱筠连民歌的民间艺人、民歌手们逐渐老去,没有年轻一代的传承和发展,筠连民歌也将逐渐消失和失传。

    曲调极具地方特色
    据宋南飞介绍,筠连民歌以密集疏松的短长型节奏为基础,多为四句七言,四个乐句中的每一乐句均分为两个乐逗,每一个乐逗的节奏又都呈现出先扬后抑,前紧后松,张驰有度的态势。

    在众多筠连民歌的唱词中,既包括历史典故、戏曲故事、风土人情的固定唱词,也有筠连人根据实际情况的即兴发挥,赋、比、兴手法运用娴熟,简洁明快、音韵流畅、朗朗上口,在川东南民歌中很具有代表性。

    “目前,筠连民歌中大家耳熟能详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歌《槐花几时开》,歌曲短短的几句话,落在了民族五声羽调式上。”据宋南飞介绍,该曲调是由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组成。旋律时而曲折委婉,时而跌宕起伏,经过作者精细的雕刻和夸张渲染,突出了作品的个性、新意,与歌词密切结合,相得益彰。

    “首句旋律的第一句词就以高音出现,完全符合四川地方音乐的地域特征和歌曲体裁的特色。”宋南飞告诉记者,《槐花几时开》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需要高超的演唱技能和较好的记忆能力,运用娴熟技巧和饱满的感情演唱。

    前不久去世的第一代传承人郝崇香老人,不仅演唱时声音洪亮,并且对众多的唱词和曲调倒背如流,以其娴熟的歌词技艺和无可比拟的穿透力,将筠连民歌这种原生态歌曲抒发得淋漓尽致。

    有资料记载筠连民歌实际上是筠连的山歌演变而来,属山歌中的“晨歌”类,涉及劳动、情感、丧葬、婚俗、节庆和祭祀等,其代表性歌曲为:《槐花几时开》、《米筛关门眼睛多》、《大河涨水小河红》、《石榴打花叶又黄》、《绣荷包》、《高山顶上栽泡桐》、《隔河看见嫂爬岩》、《赌钱歌》、《筠连山歌》等。
    ​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