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52|回复: 15

    [社会万象] 一篇惊醒亿万国人的文章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着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1 18: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2011年,中国的经济似乎遇到了寒流,特别是在第四季度,着陆信号逐渐明显,但到底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还须进一步观察,但是现在肯定的是,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着陆了。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2011年12个月的PMI指数,几乎在都在50附近徘徊,10月份的PMI指数甚至低于50,显示经济开始收缩,从10月份开始,外汇占款连续3个月下降,热钱外流迹象也愈发明显,这也说明,看空中国实体经济的人越来越多。那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遇到什么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先从国际的大环境说起吧,2011年外部的环境不容乐观,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元似乎到了存亡的关键了,从希腊开始,出现危机的国家一个接一个,从希腊到西班牙、葡萄牙再大意大利,局部的危机正逐渐演变成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在此种情况下,这对于我们外贸出口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外贸在GDP的比重将比2010一年有所下降。当然外贸行业下降并非由于欧债单一的原因演变所致,更为重要地是,在去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对于国内制造业3%的利润来说,又是一严重冲击。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拉动消费,启动内需,从98年开始金融危机伊始就开始提了,13年之后,消费占CDP的比例仍逐渐下降,这一现象在2011仍然表现出来了,很多人说,包括很多所谓的专业分析师在说,中国的消费没有问题,还让你超市去商场看看。这是何等的幼稚?超市和商场消费不能说明消费旺盛,倒是中国的网购市场发展,才能进一步说明中国消费哪里出问题了。去年中国的网购市场进一步发展,几乎占到10%社会消费总额,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非常快的。这种消费发展不是说明我们的内需扩大了,不是说明我们消费就增长了,这是一种“挤压的消费”。何为挤压的消费,也就说通过正常渠道购买商品的成本太高,转向于另外一种低成本的商品购买渠道。也就说,现在我们店里、专柜、商场里购买的东西太贵了,这种高成本、高价格也是阻碍消费发展一个重要原因。这边就不探究,高价格背后的原因了,用网购市场发展只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的消费被挤压得太严重,所以消费在短时间里很难起来。2011年,中国的消费进一步被压缩,只有奢侈品的消费出现大幅度增长,中低端的消费是逐渐走低的,或许在2013年之后,奢侈品的消费也会走向一个拐点,开始逐渐下降。消费层次变化,也反应了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这一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投资似乎在2011年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7.23高铁事故,使得铁路投资速度下降,持续调控的房地产政策,使得房地产投资也开始收缩,虽然要保障房建设的对冲,但不可否认的是,2011年总的投资额增速应该会有所下降。在目前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的情况之下,投资带来的边际效应也开始逐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市里面没有任何一条高速公路的时候,修建第一条高速公司带来的边际效应是最大的。在有一条高速公司,再来修第二条高速公路的时候,那么的他的投资效应相比第一条应该是有所下降的,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步伐会有所放缓,但是在很多内地县级市政府,仍然不排除用无效的投资来带动无效的GDP为自己升官之路添上一些砝码。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远不只遇到这些问题,还有制造业的危机、通胀危机、民生等愈发突显的问题,当政府还没有这些问题进行对症下药之前,要解决目前这些问题,暂还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前面写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都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已有着陆迹象。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对于经济真的是毫无办法了吗?其实并非如此,中国解决问题的手段依然存在,甚至有多种武器,但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且根源在于使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然而财富分配并非像改革开放之初的承诺一样,使一部分人先富出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目前的情况是,确实是一部分先富起来了,而且是越来越富,因为富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本身就较普通人来得多,所以也使得财富愈发的集中。现在经济的症结就是出现在财富分配上,一个缺少中产阶级社会是无法拉动内需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革、住房市场化以及所谓的宏观调控,确实在当时扭转了多方面的问题,其一,结束了国有企业多年积弱积贫的局面,大型企业变得更为垄断,资源更为集中,也早就了所谓中国企业在世界的500强。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其二,通过住房、医疗、教育等市场化,特别是住房市场化结束了经济多年萧条的局面,特别是在土地市场上通过出让土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据不完统计,2010中国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相较于98年提升了100倍以上,当时大部分收入并没有用在老百姓身上,更多是进入了私人腰包,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8: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其三、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地愈发频繁的宏观调控,也造就了一个很大的趋势,即所谓的“国进民退”,如果有印象的人,应该还记得在90年代,在中央的要求下,地方政府要陆续关闭小火电、小印刷厂、小水泥厂、小电解铝厂等此类的行为,以此来扶持所谓的国有企业,通过减少竞争给国有企业更多的市场。从全国一盘棋的范围和角度来看,产能过剩必须要有所抑制。但是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通过这种行政关于来调控市场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价格机制的调节,如果小企业能够在市场可以生存下来,就可以证明他的效率是可以适应市场的,反之,有更多政策与资源倾斜国有企业,在当前的市场中被淘汰的话,并非说明市场过剩,只能证明国有企业自身机制和效率出了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