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7|回复: 2

    [社会万象] 如何真管,谁在纵容——走不出的“输液成瘾”怪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8 13: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img=450,462]禁止外链[/img]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杨进欣)一面是每年数十万例药品不良反应由输液引起,一面是人均一年要挂8个吊瓶的现实;一面是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一面是国内各医院输液处人满为患的景象……“输液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医疗怪相。
       今年3月份,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在北京各大医院中率先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剑指过度输液现象。近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明确无需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向过度输液“开刀”。
       输液:多少药品不良反应“元凶”
       输液又称静脉注射、挂吊瓶、打点滴、挂水。“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输液主要用于病情较重患者的治疗。
       但在各方利益驱使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输液大国”。各大医院输液室经常人满为患,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走廊里挂吊瓶。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披露了一个惊人数据: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这种过度输液已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安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份,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5.8%;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3.4%。提示静脉注射给药途径风险较高,选择合理的给药剂型、途径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方法。
       现实中,“辽宁鞍山4岁女童输液抽搐2小时后死亡”“6岁男童输液后死亡”“柳州第四人民医院1月内发生两起病人输液身亡事件”……诸如此类输液死亡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输液成瘾”,仿佛成为一个难以打破的“医疗怪圈”。
       医院:门诊对输液说“不”
       “门诊不输液、无感染不输液,可以去投诉,欢迎来理论。”这是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新规定。
       作为北京第一家取消普通门诊静脉输液的医院,自今年3月16日起,这家医院门诊医生(除儿科、麻醉等外)不得开具静脉用药处方,病情紧急的转急诊科治疗,急诊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审慎开具静脉输液。
       取消门诊输液的倡导者和决策者——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教授说,下决心推行这项决策,最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施治。现代输液治疗是从西方传来的,西医输液最初针对的只是抢救病人,至今在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国外很多大医院没有输液室,而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有门诊输液,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就医观念的不正确,是目前国内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决定在航空总医院取消普通门诊输液前,我们前后权衡了小半年。”高院长说,主要是这里面有很多压力——比如医生的管理及知识更新,医院收入的合理化引导,医生向病人解释会加重工作负担等等,都是管理者要提前考虑到位的,最让人不可把控的也是最现实的是来自“坚决要输液”患者的压力。
       事实上,这一举措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取消门诊输液4个多月成效明显:航空总医院日输液量由原来的300-400人降到70-80人,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15.3%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率下降了51%。
       高国兰说,用通俗的话讲,不仅过度输液问题管住了,而且患者的药费负担减轻了,抗生素用得少了,用药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医院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未在门诊输液而延误患者治疗的病例,赢得了患者信赖。”
       患者:输液有凶险应审慎
       继航空总医院做出有效尝试后,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日前也出台政策,向过度输液举起了“手术刀”。
       8月1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确定了门、急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共计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包括普通感冒、上呼道感染、小儿腹泻等。并明确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医疗机构每月随机抽查处方进行点评,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将于发文三个月后组织对省直医疗机构检查并对各地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将对全省进行通报并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考核。
       但也应该认识到,遏制过度输液绝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责任,患者要转变“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的认识误区,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
       航空总医院呼吸专家邹水兰认为,医院和医生有必要让患者知道,相比口服和肌肉注射,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由于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救治起来很麻烦。输液器具、消毒和配药时操作不合格,输液的过程还会成为一道桥梁,让病毒、病菌能够轻松进入人体。即使消毒、操作都合格了,也存在着不溶性微粒残留体内的风险。
       专家指出,感冒输液并不比吃药好得快。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孙忠实教授称:“在所有输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公众也应该理性认识到,为了自身健康,能不输液就不输液。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8-28 14: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i小时候医生和大人都说,输液和打针比吃药来的快,效果也好
    可是,这医药费贵了不说,输液死亡的人也不少
    发表于 2014-8-28 2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家有俩宝贝,大宝贝就是奶奶带大的,有点什么事就着急着去输液打针,大家伙身体真心很差。小家伙是我带的,基本上不打针,生病也是自然好,很健康。建议不要动不动就输液打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