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禁止外链[/img] 资料图片:范钦刚在为学校女子篮球队的学生们讲解篮球知识。 他在边远山区学校一干就是22年;他的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全县前列;他组建并训练了全县第一支学生女子篮球队;2012年,他荣获央视“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称号……他就是2014年度禁止外链市优秀教师、筠连县蒿坝中心校教师范钦刚。
给农村孩子一双梦想的翅膀
“我一直怀揣一个梦想,给每一位农村孩子一双翅膀,让他们在理想的天空自由翱翔,飞越海拔1100米的蒿坝大山,飞向全国,飞到全世界梦想可以绽放的地方。”2014年9月9日,禁止外链市庆祝第30个教师节大会现场,受表彰的乡村教师代表范钦刚质朴的发言,令人动容。
蒿坝镇是禁止外链市筠连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交通不便,山高路烂,偏远闭塞,离筠连县城都需两个多小时车程。面对这样的条件,范钦刚选择了坚守。
自1992年走出高县师范的大门,范钦刚就在蒿坝中心校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并一直担任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教学都是围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学生除了听老师讲课,就是做习题。但范钦刚认为:语文是生活,生活里有语文,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他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之中,把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次次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范老师讲课很生动、很风趣!”学生们都这么说。于是,范钦刚的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他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组建全县第一支学生女子篮球队
大山里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没去过县城,没到过禁止外链的孩子比比皆是。
“他们的生活太单调,他们的梦想缺少七彩阳光。”“农村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也要过得和城里孩子一样精彩。”2005年9月,语文教师范钦刚干了件“跨专业”的事情——成立蒿坝中心校女子篮球队,自己担任教练。
开始,社会不理解,家长不支持,队员们的篮球知识一片空白;而他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太多,一系列困难摆在范钦刚面前。
面对困难,他没有退却。他召开家长会、队员会,通过家访、座谈,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为对篮球运动几乎一窍不通,他就在网上下载篮球训练视频,依葫芦画瓢,自学篮球知识,制定训练计划,牺牲寒暑假和星期日,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解演示,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孩子们刚开始时没有一点篮球基础,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保管室,就是她们刮风下雨时唯一的训练场地;一个坑坑洼洼的篮球场,就是她们最熟悉和喜欢的地方;6个劣质的胶皮球,就是她们最亲密的玩具和朋友。训练的第一年,球队的队员没有一个人穿过球衣和运动鞋,乡镇赶集时,地摊上8元一双的平底胶鞋是大家最常穿的装备。可是,平底胶鞋没有抓地力,加上学校水泥地面滑,孩子们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关节处经常青一块、紫一块。但是,孩子们依然骄傲地说:“看!我们每个人膝盖上都有黑色伤疤,这就是我们篮球队的队标。”
天道酬勤。2006年,蒿坝中心校女子篮球队夺得筠连县教育系统冠军。自2007年开始,蒿坝中心校女子篮球队连续获得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女子组6个第1名,1个第3名。蒿坝中心校也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上百名体育特长生。
“看着孩子们捧着奖杯、奖牌时的天真笑脸,分享着孩子们快乐健康的自豪感,我知道,是篮球把孩子们带出了大山,是运动为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范钦刚坚信,他曾经教过的100多名女子篮球队员,因为有了自信,今后的人生也将与众不同;因为有了健康的体魄,她们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坚守 是农村教师责任与担当
范钦刚先后被评为县青年骨干教师、市青年骨干教师、市师德标兵。离县城较近的筠三中负责人曾表示,欢迎范钦刚到该校工作,但他谢绝了。因为,他舍不得叫他“范老师”的蒿坝中心校的孩子们,也因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需要教师安下心、留得下。
22年间,范钦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教师也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不变的,是他对山村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22年的无私付出,让范钦刚收获了诸多荣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特别关注人物,四川省优秀教师,禁止外链市爱岗敬业教师、禁止外链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等。2012年,人民日报和四川日报分别以《山里杀出女子篮球队》和《范钦刚和他的女子篮球队》为题报道了蒿坝中心校女子篮球队。范钦刚深知,这些荣誉,是他继续坚守的鞭策和动力。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蒿坝中心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2013年以来,禁止外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四大工程”建设后,昔日简陋的蒿坝中心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可容纳800人的学生宿舍,60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拔地而起,48名外地教师也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师周转房。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范钦刚说,如果再让他在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做一次选择,他仍然会留在农村继续播种希望,和蒿坝的孩子们共同追逐梦想。(来源:禁止外链新闻网 记者 郭晓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