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它开宗明义的提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敬爱,感恩的心里。婴儿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词中慈爱之情,婴儿岂能感知。
待其稍长,略具知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就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自然的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尽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即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即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抄自品格周刊2014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