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5|回复: 2

    [摆龙门阵] 筠连74岁老农36年写诗逾1200首印制《狂人诗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6 14: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30多年来,我虽然写诗超过1200首,但是却一直没能在正规的报纸或杂志上发表,所以我被乡邻称为‘诗狂’,我也干脆把自己印制的诗集叫《狂人诗选》。”74岁的田世清是四川省筠连县武德乡小寨沟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1963年开始学写诗词的他,创作了大量反映乡村生活、改革开放的古体诗词,并于2008年自费印制了一本叫做《狂人诗选》诗集,收录了自己创作的1200多首诗词。
      36年“创作”千首古体诗词
      “‘腊寒阳光照,大地又回春。锄禾人心暖,麦苗一片青。’我的诗歌就是一股‘土’味!”4月20日,田世清坐在筠连县城定水河边的茶座里,对自己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为啥喜欢写诗等一一细说由来。面对记者,74岁的“诗狂”老人口齿清楚且语言诙谐。
      田世清老人说,年幼时自己家境尚好,曾读过私塾且七岁能够熟背增广、人之初、百家姓等启蒙书籍;十一岁时其父辞世,随即被迫辍学跟母亲经营饭店,闲时即跟学识渊博的伯父学习,深受四书、幼学、诗经等古文书籍熏陶。解放后,因被划成破产地主成份,田家家境一落千丈,20来岁的他不得不开始为生活而四处流离颠簸。1963年田世清结婚后,随着日子的安稳,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了学写诗词,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写了几十年。
      “已经记不得到底写过多少诗词了。”田世清说,由于写作时很多诗词未及时笔录,加上几十年来的部分手稿已经遗失,到2008年他将所存的诗词收集整理成册,准备自费印刷为《狂人诗选》时,共清理出了1200多首近10万余字的诗词。
      半生坎坷用诗“记录”
      “经历是一笔财富,它能让我们懂得生活,经历的越多,生命越深厚。”田世清说,自己的经历可谓“坎坷”:先后做过搬运工、筑路工人、门卫、驾驶员、采购员、炊事员、法律顾问以及厂矿副总经理等工作,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我就是用诗词记录生活而已!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都没有停止过写诗。”田世清说。因是地主出身,他1963年为活命卖“胆巴”,被公社批斗险些致死;1976年,毛主席逝世他写了几首悼念词,被公安局以疑有“反动”的语言被抓走,部分诗稿被收缴……老人说,自己经历越多越曲折,就越想把日常生活用诗词表达出来。写诗词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使他对生活更加豁达,对过去常常“一笑而过”。
      “山水长青日月高,风光明媚映小桥。闲居江岸勤苦习,挥笔山河分外娇。”——田世清的《小寨》诗。
      平时,田世清交友广泛,同时在自学法律后还经常到成都、云南等地无偿帮人打官司,也经常到北京、山东等地参加民间诗友会。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几十年的‘创作’,诗词反映的都是积极向上的生活。他的诗歌,记录了一个农民眼中的时代!”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刘荣魁认为,田世清的诗词根植于民间,虽多数还是属于“顺口溜”、“打油诗”一类,但诗歌记录了农村新变化,吟诵了党的好政策,反映了农民的新生活。转载自2009年4月21日四川新闻网筠连讯(胡登杰 记者 张择君)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0-6 19:0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老翁写诗好,
    思想境界高。
    我也做一首,
    困难一起扛。
                   《to 筠连诗狂》
    发表于 2014-10-9 09: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soso_e179:}我辈楷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