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子还活着?”七旬老太婆杜世珍不相信自己的耳朵。39岁的儿子刘玉林深更半夜被人用菜刀在头部狠狠地砍了12刀,成了一个血淋淋的人。救护车来家时儿子已经是一个“死人”,难道医生有回天之术?
杜婆婆在亲友的搀扶下,一脚高一脚矮地赶到了医院病房。
病床上,尽管刘玉林满头裹满纱布,仅露出一双眼睛,母亲一下子就认出了儿子。杜婆婆推开亲人的搀扶,疾步奔向床头。刘玉林一声“妈”喊得好甜,杜婆婆扑在儿子身上,悲喜交集:“儿子,你活着,这‘大医院’的医术了不起!”
杜婆婆家住离筠连县城70多里远的维新镇新华村3组,从没去过县城,她说的这家“大医院”,是筠连县天和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
二、
2014年12月13日子夜,维新镇新华村3组发生了一起案件。该组农民刘玉林的头部被凶手用菜刀残忍地砍了12处,最大的一条伤口长12cm,深3cm,肩部和腰部也被严重砍伤,因失血过多,命在旦夕!
13日凌晨4:07时,“嘟嘟嘟——”,筠连天和医院120急救中心值班室电话骤响。宜宾市120急救中心发来指令:“你县维新镇新华村3组有一被砍伤的病员,生命垂危,请你们马上出车抢救!”
“好,我们马上出车!”平时很文静的急诊科值班护士罗丽娟,对着话筒刚劲有力地回答。
“有抢救任务!”小罗立即通知医院相关人员。
13日4:11时,120急救车从天和医院驶出。
从接到市急救中心指令到发车,仅仅四分钟。在筠连县的各级医院中,仅县医院、天和医院两家医院纳入宜宾市120紧急救援中心。事后,有关部门领导在评价这次抢救事件时,高度赞扬说:“天和医院被纳入宜宾市120急救中心,是平时苦练出来的,是过硬的!”
三、
13日4:50时,医护人员赶到了出事地点。
案发现场的情景惨不忍睹:伤者刘玉林奄奄一息躺在一张冰冷的“竹沙发”上,满头血淋淋已看不清脸面,呼吸息微,四肢冰凉,血压处于休克状态,地上大滩大滩殷红的的鲜血!
急诊科主任、外科医师赵开金,急诊科护士罗丽娟和司机赵忠荣一起,立即为病员作了包扎止血,把病员抬上了急救车。
在车上,赵开金、罗丽娟为稳固伤员,弄得满身血迹。罗丽娟催促:“赵师傅,再开快点!”有多年驾车经验的赵忠荣一踩油门,车速表指向了100码。事后,赵师傅回忆说:“山区公路狭窄、弯道多,110码的速度,还是有些后怕的。”
四、
13日6:00时,急救车驶回了天和医院。
此时,外科医生黄义平、刘刚、张运叙,护士总长杨醒虹、手术室护士赵敏、麻醉师钟福宗等人早已在手术台前严阵以待。
6:05时,刘玉林被抬上手术台,一场生与死的战斗在无影灯下打响了。
消毒、备皮、清创、止血、缝合、包扎。医护人员的一招一式是那样的娴熟,这娴熟的技艺,是凭着一颗事业心、责任感,在平时苦练出来的。
手术室里是这样的静谧,偶尔听得见手术器械轻微、清脆的碰撞声,以及医护人员的呼吸声。
在这张手术台上,医护人员曾抢救过无数伤病员患者,而眼前这位伤者的受伤程度,是从没遇见过的。为把刘玉林从死神的门槛前拉回,医护人员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和死神赛跑!
“病员失血严重,需要马上输血!”检验科陈潜得到指令,和赵忠荣一起,飞快地到血库取回了血浆。
800cc鲜红的血液缓缓地输到了刘玉林的血管内,他的四肢渐渐开始转温,苍白的脸也有了些红润。
在手术台前,医护人员们忘记了疲劳、饥饿和寒冷,手术整整进行了5个半小时,医护人员水没喝一口,饭没扒一碗,尿没撒一泡,脚站麻了,腰腿酸了,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着,坚持着践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13日上午11:30时,手术圆满结束。医护人员脱下了手术衣,背心的衣衫早已湿透!
刘玉林被送回了病房,医护人员推开紧闭的窗户,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医护人员对刘玉林术后进行24小时精心护理,刘玉林各项生命体征已经正常。到“阎罗殿”里走了一遭的刘玉林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们是我的亲人!”
病榻上的刘玉林露出了笑容。这笑容,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生命的眷念,是对白衣天使的最高奖赏!
医护人员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笑容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是医护人员的幸福!
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