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学习雷锋精神,或许有人认为,生活在60年代雷锋,距离生活在2012年的我们过于遥远,学习雷锋精神过于抽象,无从下手;或许还有人会说,随着社会的快餐化发展,各种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人与人之间无法百分百地真诚交往、彼此信任,你主动帮忙,很有可能被当成没安好心,甚至很有可能会惹祸上身。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宁愿选择怀疑、猜忌、冷漠。
笔者以为,学习雷锋精神,不是非得要做一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好事,而是要学会、愿意做好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开始。比如,在公车上,主动给老年人、小孩、孕妇让座;过马路的时候,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伤残人士;再比如,对素不相识、但生活在同一个小区的他人给予温暖的微笑。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我们生病,赶着去医院的时候,有人为你拦计程车;当我们拎着大包小包过马路的时候,有人主动帮忙;当我们搬进新家,邻居主动打招呼。一件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够温暖我们冷漠的心;一次次起身让座、一次次微笑问候,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够将看似遥远的雷锋精神带到我们的身边,将陌生的时代符号变成了实在的、人人可触摸的现实感受,进而温暖一颗颗日渐冷漠的心。
在新时期,雷锋精神应犹如和煦的阳光、轻柔的春风一样,以最自然、最原生态、最贴近生活的摸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习雷锋精神,不是为学而学,不是为做而做,而是以一颗感恩生活的心,细细品味与他人交往的一点一滴,慢慢体会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我想,只要我们都勇敢一点,敢于跨出第一步,主动关心周围的那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看似虚无的温暖、美好就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点点滴滴,每个人都能耳闻目睹,每个人都能够亲身感受。
这,就是我,一个80后所理解、并希望实现的雷锋精神。正如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说,雷锋不是大人物,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的可贵之处是心怀感恩,有大爱,把爱给大家,爱所有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