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4|回复: 0

    [摆龙门阵] 探访四川神秘的“僰人悬棺” 场面震撼恐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6 15: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僰人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境内,珙县、兴文、筠连等县境内均有分布。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珙县志》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僰人悬棺”崖葬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jpg
    僰人在两千年里不断发展壮大,以至于成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领袖,而僰人雄据云贵川三界的咽喉地带,却并不是一个易于驯服的人群,因此历来是中央政府的心头之患。明朝开国以后,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开始逐步限制僰人的利益,尤其万历初年,中央政府在这里强行废除了一直以来的蛮夷酋长制度,代之以汉臣,使原本紧张的对抗终于演变成一场全面反抗明朝政府的战争。
    2.jpg
    这个古老而神秘消失的民族,在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我们从零星的史料中,从对麻塘坝部分悬棺的清理发掘中,从峭壁上的岩画中,从流传于叙南一带那众多民间传说中,多少捕捉到了他们—些“影子”。历史上的“僰人”,是个历史悠久、英勇善战的民族。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元年(约公元前1066年一公元1573年)长达2500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生存、繁衍在祖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僰侯”,在今天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
    3.jpg
    明朝开国二百年间,朱明王朝对他们发动了十二次征剿。在前十—次血雨腥风的征剿中,由于他们英勇善战,敢于牺牲,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击败了朱明王朝十次征剿。
    4.jpg
    僰人之英勇善战,明朝翰林院经筵讲官任瀚,在他所书的《平蛮碑记》中也写道:“……秋七月始计取九丝城。城踞夜郎西,小两壁对望,岩间陡绝四十里,三雄王壁其—亡,控弦数万。王皆强力,晓军事,惯攻战……”官兵们在屡战屡败后,便绞尽脑汁制订出了十—种破僰人的方略并最终取胜。
    5.jpg
    珙县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国乃至世界悬棺最多的地方。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归四川宜宾管辖,现已发现悬棺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主要集中在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
    6.jpg
    明朝攻破僰人后,将俘获及投降的僰人分散安置。明末崇祯年间,大坝附近居民多为僰人,朝廷仍因其“厥性难驯”,僰人势力大大减小,后来逐渐消亡。
    7.jpg
    一个民族的消亡,本就是历史的悲剧。而作为—个曾经雄踞祖国西南的强大民族历经了2500余年的沧海桑田,在距今400余年时却突然从这块他们生存繁衍的热土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能不使人产生几多迷惑、几多猜疑、几多悲哀……
    8.jpg
    “僰人”虽然消亡了,但作为在历史上为开发西南有过重大贡献的民族,中国的历史将会永远保留他们的一席之地。随着僰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僰人悬棺”的历史价值显露出来。
    9.jpg
    悬棺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有少量的丝织品。(来源:搜狐焦点网)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