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206线筠连县城绕城段新建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筠连县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处委托西南交通大学承担《省道S206线筠连县城绕城段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定,现将该项目有关信息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省道S206线筠连县城绕城段新建工程项目 建设业主:筠连县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处 项目总投资:1.5237亿元 建设工期:2年 本项目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境内,推荐方案路线起点在筠连县海瀛镇银江村,设桥跨定水河,沿小河沟展线,经田坝头、磨家坡、于长五间设隧道穿十八学士、经红庙子,止于筠连至巡司快速通道起点与S206平交,路线全长6.107km,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沥青砼路面,设计速度为60km/h,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10m,路基标准横断面型式为:2×3.5(行车道)+2×0.75(硬路肩)+2×0.75(土路肩)=10m。本项目的建成能更一步完善当地道路网,项目起点、终点及路线走向设计合理。 二、环境影响信息公示 根据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筠连县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处委托西南交通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示如下: (一)项目的社会环境正效益。 省道S206筠连县城绕城段新建工程项目完工后,形成了筠连县西北经济综合区第二通道,提升了通道运输能力,解决了S206筠连县城段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干扰问题,有利于交通组织的快速转换,提高车辆、物流的运输益效,对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带动沿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都具有重要和显著的作用。 (二)项目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1.噪声。 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表现为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重型吊机等;另外,施工中设备、材料运输将动用大量运输车辆,这些噪声对施工现场和既有道路周围声环境将产生较大干扰。 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将对两侧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此外,隧道内部也会产生噪声物探,对隧道进出口声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 2.施工扬尘和粉尘、汽车尾气。 工程施工期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TSP和施工扬尘,污染环节主要为路基开挖、材料运输与堆卸、灰土拌和、土石方回填等作业过程。 工程营运期产生的空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TSP、SO2、NO2和CO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产生对周围居民有一定影响。 3.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运营期废水主要是路面径流及隧道排水。 4.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往来车辆散落的垃圾。 5.生态环境。 本项目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建设将使植被生境破坏,生物个体失去生长环境。施工期产生的大量土石方若乱堆乱弃引起水土流失将对项目周围生态、景观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合理安排开挖、填筑时序,尽量做到移挖作填,可将水土流失程度降到最低。 营运期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该地区的动物不会造成特别的破坏。 6.环境风险 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为运营期运输基础化学品和汽柴油的车辆因交通事故可能造成运输途中发生泄漏在隧道内发生燃烧、爆炸,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三)环境保护措施和影响分析。 1.噪声。 施工期,通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的施工工点、设置围挡,避免在夜间施工、合理设计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注意施工机械的维护等措施,对于震动噪声,通过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布置、限制作业时间、设置施工围挡、重型运输车辆的运行尽量避开振动敏感区域等措施,使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降至最低。 运营期,采用相应的隔声降噪措施,能实现运营期间项目噪声的达标排放,而且不会造成噪声扰民现象。 2.施工扬尘和粉尘、汽车尾气。 施工期,通过施工场地洒水,对车辆加盖篷布等措施降低扬尘污染;而且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微。 运营期,执行汽车排放尾气车检制度,控制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上路,在道路两旁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拟建项目周围的景观的作用。 3.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施工机械及施工场地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施工临时设施区修建的临时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运营期产生的路面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雨水的持续冲刷和地面径流的稀释,以及道路两边植被的净化,污染物浓度将迅速降低,不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弃渣运往本项目渣场集中堆放,施工中建筑垃圾经统一回收利用;运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由为筠连县环卫部门进行处理处置,因此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合理处置,对环境影响甚微。 5.生态环境。 本项目拟按道路绿化美化设计要求,加强公路沿线植被、景观和环境的保护恢复工作的要求;加强营运期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 6.环境风险。 本项目拟通过严格限制各种无证、无标志车或泄漏、散装超载化学品车辆上路、在隧道进出口设置限速标志和减速带,减少事故发生几率。交管部门、道路管理部门接受报案后及时向宜宾市政府办公室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等措施,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 同时,环评还制定了环境管理、监测及监理计划,以减缓工程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影响大部分均是暂时性的;运营期的不利影响甚微,且具有较大的正效益。 三、意见收集与投诉监督 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如果在本公告发布后十日内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问询环评编制单位或建设单位,以便于在报告书编制过程、项目施工过程及营运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联系方式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