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0 13: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运城
108、杨顺德,男,61岁,汉族,遂宁市蓬溪县群力乡古桥村村民。14年献血5万多毫升,被誉为“中国徒步行走宣传无偿献血第一人”、“农民献血大王”。2001年4月开始,退伍军人杨顺德肩扛一根扁担,两头挂着“我献血,我快乐”和“走神州万里,倡导无偿献血”的宣传牌和两个装着献血宣传资料的旅行袋,拿一个小喇叭,就这样一路上边无偿献血边进行无偿献血宣传。14年间,他先后走遍西藏、新疆、海南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多个市县、2000多个大小村庄,行程近4万公里。他花掉家里4万多元积蓄,挑断8副扁担、磨破40多双军用胶鞋。荣获“蓬溪县首届道德模范”、“无偿献血金奖”、“无偿献血促进奖”、“红十字志愿者之星”等称号。
109、黎同云,男,汉族,65岁,乐山市夹江县焉城镇个体理发师。近30年义务理发,用一技之长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用自己的善行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从1985年至今,他凭借手中的推剪,利用节假日,行程4000多公里,为驻夹江、乐山、峨眉山市的部队官兵、武警战士,全县所有乡镇30多所中小学校的师生和留守儿童,为敬老院、光荣院军烈属,为离退休老红军、老干部,社会上的残疾人和贫困老人等义务理发5万多人次,牺牲休息时间8000多个小时,舍去个人收入20余万元。他关心未成年人,到全县30多所中小学校做事迹报告,每周六到乡镇看望留守儿童。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者”、乐山市首届道德模范、“四川好人”。
110、李勇,男,42岁,汉族,南充市南部县三官镇红岩村老幼托管之家负责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不是只有有钱人才能做善事,普通人也能身体力行献爱心。1993年至今,他参加40多次无偿献血,献血量达1万多毫升,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近200毫升,资助贫困学生12人,帮扶白血病儿童4人,募捐资金30多万元,多次参与应急抗震救灾,进行了器官捐赠登记。2010年,为帮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他自筹40多万元资金创办了“三官镇红岩村老幼托管之家”,已托管33名老人,并为老人洗衣,做饭,做护理;接待了三官镇、建兴镇的留守儿童近1000人次。荣获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0年“全国养老机构十大爱心人物”、2008年“四川省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1年“南充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111、罗光林,男,59岁,汉族,宜宾市高县可久镇星山村油滩组村民。二夹河起源于高县可久镇腹地,从星山村与红旗小学之间穿流而过。星山村住有十几名学生,他们上学放学,都要趟过河上的简易石桥。不管寒冬腊月、刮风下雨,罗光林每天坚持把孩子们一个个安全地背到河对面,如遇汛期到来,河水上涨,他便用自制的竹筏接送孩子们过河。27年来,从不收取任何报酬,从未发生过孩子因过不了河而影响上学的情况。从年轻小伙到年近花甲的老人,罗光林把人生最美好的27年都奉献给了二夹河,奉献给了当地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他守望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走出去,也守望着孩子们带回来的一条条美好讯息,这样的奉献是最朴实的爱,给社会带来了最真诚的感动!
112、冯霖,男,37岁,汉族,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铜钵山村村民。“冯傻儿为了他的消防事业背负了巨大债务,为了大家的安全,他无怨无悔!”乡亲们都这样说。6年前,冯霖卖掉值钱家当筹建了巴中市第一支志愿消防队。卖沙石、跑运输辛苦挣来的钱都花在建营房,买消防水罐车、应急发电车、抢险救援车等消防器材上,总投入超200多万元。为此,他耗尽全部家财,还背负50多万元债务,大家都叫他“冯傻儿”。6年来,冯霖和队员们接警必出,成功灭火30多次,参加玉树地震等救灾救援近500次,防火宣传30多次,而这些都是免费的,队员也是义务帮忙。荣获“首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四川好人”、“巴中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113、张彦杰,女,40岁,汉族,巴中市恩阳区“兔兔爱心助学团”领头人。她是一位癌症病人,一位与9个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的社交家,一位帮扶过6000名学子的“爱心妈妈”。1994年,张彦杰进入大凉山开始了支教、助学生涯;2009年,创建了“巴中爱心助学团队”,汶川地震后,对7个孩子进行为期三年的资助;2010年,为300个彝族孩子募集衣物、棉被3000多件;2012年,经过奔波,上海一助学机构来巴对45个学生进行长期资助;2013年,组织中山大学志愿者前来考察,资助孤儿54个;2014年,联袂川农大举办夏令营,受益学生达200多人;目前,共帮助学生6000多名,被孩子们称为“兔妈妈”。荣获“巴中市优秀志愿者”、“感动巴中2012年度人物”、巴中市“文明示范家庭”、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114、三九抗震救灾小分队,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13名职工集体。他们以前是人民的子弟兵,现在是护卫队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员工。虽然已经离开部队,但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们便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是我们“最可爱的人”。“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半小时后,他们迅速赶往芦山灾区抢险救灾。在没有自备食物的情况下,他们两天忍饥挨饿,仅靠双手在废墟搜救,只为在黄金救援期营救出更多的人。面临堰塞湖溃坝,他们不顾自身安危,选择坚守。他们身着单薄的衣服,淋着雨水,忍着疲惫,用满是伤口的双手卸完10多吨救灾物资,展示出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荣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四川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2014年“四川好人”等称号。
115、施永清、王彩仙夫妇。施永清,男,享年77岁,汉族,原西昌市五0五电台退休职工。王彩仙,女,76岁,汉族,原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退休职工。一壶开水看似平淡,对很多人来说却像甘霖般及时;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家喻户晓的“开水爷爷”施永清从2004年开始为路人免费烧开水,而这一烧就坚持了整整10年。2014年8月,“开水爷爷”在家中安详离世,之后“开水爷爷”的老伴,76岁的王彩仙老人,义无反顾地提起丈夫生前所拎的水壶,继续为路人送水。如今,“开水爷爷”变成了“开水婆婆”,与人方便的善举仍在继续,感动着身边的人们。王彩仙老人说:“只要身体允许,她会坚持将水送下去!”荣获2014年“中国好人”榜,“十大感动西昌人物”称号。
116、张娟,女,22岁,汉族,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12321班学生,财经系学生会志愿者服务部部长。一个9岁成为孤儿,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维持生活和学业的大学生,用她对藏区儿童的爱和行动诠释了“志愿者”这个词的内涵。她组织发起了6期“情系藏区,放飞梦想”爱心捐赠活动,为贫困山区捐赠衣物两万余件、书籍3000余册、作业本近万个,以及大量学习用具和运动用具等。她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使知木林寄宿制小学30个孩子重返校园。她发动西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组成“益路阳光”高校志愿者联盟,组织志愿者到藏区开展“到村、到家”支教行动。荣获2012-2013学年学院“优秀学生干部”、2012-2013学年学院团委“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
117、四川省军区后勤部警卫班。他们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勇士,也是乐于助人、可以信赖的军人,他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官兵的时代风采。碰到歹徒飞车抢劫,他们上前与之搏斗,最终将歹徒作案所用的摩托车成功截获,并由此协助警方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锦江区公安分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桩飞车抢夺团伙案;面对持刀歹徒,他们挺身而出,勇救下岗女工;路遇有人行窃,他们应呼而至,在群众的指引下,将劫犯成功抓获,夺回被抢物品。数年来,他们共抓获持刀歹徒10余人、小偷3人,扶贫帮困救助群众20余人,受到驻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名战士荣立二等功,多名战士荣立三等功。
118、刘源,男,37岁,汉族,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2011年8月20日,习近平同志视察高新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称赞刘源坚持善小而为之、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十年来,刘源牢记使命,严守“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誓言,把汗水挥洒在处理百姓用电故障、社区服务的现场;把爱心送到了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留守儿童身边,成为不少空巢老人的“儿子”;把忠诚与勇敢奉献在“5·12”、“4·20”地震、洪灾、泥石流抢险救灾前线,每次都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为灾区人民送去光明与温暖。荣获“国网公司劳模”、“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当选为四川省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119、刘鹏,男,33岁,汉族,阿坝州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警训科科长。他是全国20万消防官兵中的普通一员,用实际行动绽放着“助人为乐、竭诚奉献”的光辉,是我们“最可爱的人”。2013年6月,在探亲归队途中,他乘坐的客车被飞石砸中失去控制,疾速向湍急的河流冲去。生死瞬间他飞身扑向驾驶座,稳稳攥住方向盘向右猛打,使车辆驶向靠山一侧,避免了客车坠河的重大伤亡事故,挽救了32名乘客的生命,自己却被撞飞在地,造成开放性颅脑外伤、胸椎等处骨折和手臂多处外伤。荣获“全国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20、龚勋惠,女,61岁,汉族,成都市锦江区居民。她是一名“渐冻人”,医生给她的判断是最多活3至5年,她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与病魔已抗争12年;她不能说话,就通过“全能眼”视控看护系统与人交流,从2013年建立“中华渐冻人之家”和管理“中华融化渐冻人联合会”等4个群开始,她已帮助2000多名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精神安慰、讲解医学知识,并自掏腰包资助许多困难病友,甚至捐出了自己的轮椅。目前,她已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12万字的书激励更多的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和病魔抗争到底。2014年初,她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荣获“中国好人”等称号。
二、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周聘德,男,45岁,汉族,个体工商户。仗义追凶遇袭,身中五刀不言悔。2013年12月4日晚,周聘德回家途中遇到一对驾车夫妻被抢,他立即冲上去和被抢车主一起驾车追歹徒,在追凶十公里之后,犯罪团伙突然用石块砸烂他们的车窗,并将下车与歹徒搏斗的周聘德连砍五刀,其中腹部一刀导致肠穿孔,后经全力救治,虽捡回了一条命,却留下了终身的病痛。周聘德并不是一时冲动见义勇为,他的善行义举远不止这一件,他还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参加爱心车队带着物资送遍四川各个灾区;玉树大地震时驱车1000多公里去玉树、石渠县参与救灾,灾后又筹集20余万元为石渠小学重建校舍,还给孩子们捐了300多套校服和书包。荣获“成都市见义勇为勇士”、“四川好人”等称号。
202、王官忠,男,45岁,汉族,成都市公交集团运兴巴士有限公司203车队驾驶员。他临危不惧,面对在公交车上持刀伤人的歹徒,作为公交车司机的他勇敢同歹徒搏斗,被媒体和网友敬称为“拖把大叔”。2013年8月25日21时许,开往八里小区的42路公交车行至一环路北四段公交站时,车内发生一起歹徒持刀伤人的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王官忠在乘客和自己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不顾个人安危,紧急疏散车内众多乘客,并在歹徒下车逃窜时,抓起路边商铺旁的拖把作为武器,勇追歹徒500米,最终配合赶来的民警将歹徒抓获。荣获“成都市见义勇为勇士”、“第三届成都市道德模范”、“成都市文明公交车驾驶员”、“成都好人”等称号。
203、李模林,男,25岁,汉族,现就读于成都天一学院,大二年级学生,共青团员。2012年3月24日下午,家住富顺县兜山镇社区的李佑香、陈秉先等几人相约去桥边村踏青,准备用竹筏过河,由于竹筏太小,5人所站的位置不稳,竹筏失衡,5人同时倾覆河中。时值学校放归宿假回家的李模林正好来到河边,听到呼救声,他不顾个人安危,急速奔向河边奋力抢救,最终把4名妇女和1名儿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不为名利的动人故事,传遍青山山脉、百里冲头,他被当地老百姓誉为“活雷锋”。荣获“四川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第三届自贡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感动自贡十大人物之一”、“自贡市见义勇为美德青少年”等称号。
204、胡世平,男,41岁,汉族,自贡市荣县人力三轮车夫。他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与社会不良风气斗争,保护他人合法财产,维护正义,谱写了一曲社会正义之歌。2010年8月25日,胡世平帮着客人把行李送到车站安检处时发现小偷行窃,他立即出言制止,小偷行为败露,只得将被偷钱包归还失主。小偷因此恼羞成怒,抡起拳头就向胡世平打过来。见小偷行凶,胡世平奋起反抗。小偷趁其不备,摸出把刀子向其捅去,胡世平被捅三刀,险些丧命。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因为抓小偷而受伤。胡世平表示:“当三轮车夫这几年遇到这种事情很多,我就是看不惯这些丑恶的事情,看到了我都要喊!”荣获2011年自贡市“见义勇为公民”、2015年“自贡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等称号。
205、常星,女,35岁,汉族,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王占刚,男,55岁,汉族,原十九冶三公司职工;刘乔生,男,39岁,汉族,长江造林局职工。2011年6月30日凌晨3点左右,攀枝花市十九冶医院外三科住院病人许某突然窜入护士站,从背后卡住正在伏案工作的护士刘莹,将其按倒在地,护士杨燕见状呼救,许某将杨燕抓住拖拽至窗口欲从8楼推下。危急时刻,在医院护理家人的常星和住院病人王占刚、刘乔生听到呼救声立即冲到护士站,奋力将杨燕解救出来,将许某劝回病房。随后许某再次冲到护士站,用刀将一名围观者刺伤后,将正在协助医务人员报警的常星抱住,疯狂用刀乱刺常星,王占刚、刘乔生等在赶来的警察和医务人员的合力下,解救出常星,将许某制服。素昧平生的3个人,在攀枝花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赞歌。
206、刘志彬,男,52岁,汉族,泸州市泸县云龙镇云丰村村民。他不惧高大强壮的歹徒,挺身而出制止暴行,勇救花季少女,他被群众誉为“泸县好司机”。2013年12月6日,刘志彬开车路过泸县兆雅镇大石村六十洞时,突遇两个女学生的求助。他随女学生指的方向走去,看见前方树林的土沟里,一个男人趴在一个女孩身上。他大吼一声:“你在干啥子?”歹徒听到声音惊慌地往相反方向逃跑,面对比自己年轻、身材比自己高大的歹徒,刘志彬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将歹徒控制住,并协助村民将女生救醒,直到警察赶到将歹徒带走才悄然离去。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四川省人民政府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泸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泸州好人”等称号。
207、李刚领,男,47岁,汉族,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农会村十四社村民;罗世福,男,42岁,汉族,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农会村七社村民。他们是一个偏僻村子里两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民,但他们却以惊人的毅力在黑夜中勇救落水农妇。2013年7月30日晚,一辆农用运输车在农会水库不慎翻入河中。当听到水中有人呼救,李刚领、罗世福来不及多想,一头扎进水中开始在漆黑的夜里摸索救人。经过来回不断搜索和寻找,将其中的一位落水者救出,并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因送医及时,落水者很快康复。事后,当别人问起他们救人的事时,他们总是憨厚地说,救人一事纯是他们本能的良知,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类事情,依然还会挺身而出。荣获“泸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合江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208、蒲友明,男,43岁,汉族,江油市武引管理局常山管理所高泉山提灌站临聘管理员。2013年4月1日,家住江油市三合镇宝轮村69岁的王克会老太太与老伴赶场回家,路过武引水渠高泉山支渠取水口时,因在渠边洗手不慎掉入水中。正在渠边筹备抗旱供水工作的蒲友明闻讯赶来,不顾自己三级肢体残疾的身躯,奋力跳入水渠,划动着独臂向水渠里漂浮挣扎的老人拼命游去。由于水流太急,他用尽全身力气才将老人抓住,并用独臂托住王克会老人的头,以免她呛水,慢慢往溢流缺口岸边靠近。在他的同事王继光的帮助下,两人将落水老人从冰冷的水渠中救上岸来。老人被救上岸马上送往医院,因抢救及时王克会老人保住了性命。荣获“绵阳市见义勇为勇士”、“江油市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09、熊斌,男,20岁,汉族,三台县忠孝乡庞岩村三组村民,生前是当地一家公司的司机。2014年11月7日上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小干岛货运码头,年轻女子潘某因为家庭纠纷跳海自杀。当时,年仅20岁的熊斌正驾驶一辆货车在装运码头候船,准备过港送货到对岸。看见这一幕后,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海水中救人。在冰冷的海水中,熊斌三次将潘某托举起奋力游向岸边,自己却因风浪较大、体力不支消失在海中。4小时后,熊斌的遗体在救人水域被打捞上岸,他的双手仍然呈托举状态。熊斌的三次托举,为最后的成功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熊斌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川浙两地群众,并得到国家认可。荣获“2014年度感动绵阳十大人物”、“中国好人榜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210、李颖,男,31岁,汉族,遂宁市船山区人,生前系江苏省昆山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李颖在帮助受害人追赶歹徒的途中被刺身亡。2014年7月5日18时许,陈某行至遂宁四中后门的小巷内时,被犯罪嫌疑人闵元林持水果刀威胁并抢走现金1100元及手机一部,随后闵元林沿滨江路与正兴社区居委会之间的一条小道往北逃窜,受害人遂搭乘一辆摩托车沿滨江路由南往北追赶,当追赶至德胜东路与滨江路交界处时,受害人发现犯罪嫌疑人,于是下车追赶并大声呼叫“抢人了”。李颖听见呼叫后,挺身而出追赶犯罪嫌疑人。追赶中,李颖被犯罪嫌疑人用随身携带的刀刺中胸部,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荣获2014年遂宁市船山区“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11、高志平,男,52岁,内江市市中区城东派出所协警。他一身侠肝义胆,路见不平常出手相助,他是个编外警察,但协助办案总是冲在前面,他被人们誉为见义勇为勇士“高大汉”。1998年他奋力追赶持刀抢劫凶手,毫无惧色。2009年,面对杀人凶手赤手上前勇敢擒获,2013年高楼勇救轻生女。扶起摔倒的老奶奶,帮助困难的群众是他常做的事。他每年协助民警办案数十起,抓获犯罪嫌疑人数百人。他常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公民应该做的小事,面对不平之事,希望大家都要勇敢地站出来,不当旁观者。”他多次被内江市市中区公安分局评为“优秀协警员”。荣获“四川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内江市见义勇为勇士”、“内江市市中区见义勇为公民”等称号。
212、李建军,男,38岁,汉族,乐山市沙湾区嘉农社区个体经营户。他凭着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危急瞬间做出了事关生与死的抉择。2012年1月17日晨,李建军和妻子刚开门,听到有人高声呼救。李建军看见一名男子正对一名妇女实施抢劫,立即冲上去制止歹徒。在与歹徒搏斗中,歹徒抽出随身携带的美工刀猛刺李建军,使其连中数刀,血流不止,但李建军仍紧紧抓住歹徒不放,并在其他两名群众的帮助下制服了歹徒。随即,歹徒被扭送至派出所。装有5万多元货款现金的挎包也被送回到被抢妇女的手里。身中数刀的李建军被送往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救治,共缝合23针。荣获省、市“见义勇为个人”、乐山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213、王维新,男,80岁,汉族,南充市高坪区环卫所保洁工。年已八旬的他,在看见有人落水时,义无反顾地跳入江中,将落水女子救上岸。2012年9月7日早上,与往常一样,王维新吃过早饭就骑上自行车来到江东音乐广场清扫垃圾。突然,王维新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于是急忙往江边跑去。来到江边,王维新顾不得拿救生圈便跳入江中。10余分钟后,他奋力将落水女子搭救上岸。王维新老人在年少时因失手伤人而入狱,他为此痛悔万分。重返社会后,他勤奋工作,自食其力,并且不顾年老体弱,先后从江中救起5名落水者,义务捞起7具溺水者的遗体。荣获2014年四川省“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2012年度南充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等称号。
214、朱家银,男,46岁,汉族,宜宾市翠屏区赵场街道村民。在宜宾市“5·12”公交车爆燃事件中,他毅然冒险前往救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电瓶哥”。2014年5月12日16时48分,宜宾市城市公交公司14路车行驶至城区南门桥时发生爆燃。这时朱家银正骑车跟在公交车后面,看到火光和浓烟笼罩下的公交车迅速蔓延的火势,他不顾自身安危,立即奔向已经蹿起火苗的公交车,砸开一个救命窗口,用尽力气连托带抱,救出5人。救援结束后,他选择了悄然离开。回想起救人的始末,朱家银坦诚地说道:“当时真来不及想那么多,只想着救一个是一个,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荣获2014年宜宾市“见义勇为个人”、2014年“中国好人”称号。
215、胡昌学,男,53岁,汉族,华蓥市华龙街道石堰墙村三组村民。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虽胸无点墨,却用路见危难、奋不顾身的壮举诠释了舍己救人的大义,村民们都称他为“胡大胆”。1998年洪灾中,在湖北打工的他,为抢救一名老人和她的财产,被倒塌的房屋压伤,最后不得不切除受伤的半边肾脏,摘除压破的脾脏;2013年6月,回到家乡后,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从7米高的河岸纵身跳下,虽救起了这两名落水少年,却被河床挫伤双腿,导致双腿粉碎性骨折在医院治疗一年多,至今仍无法正常行走。2014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见义勇为个人”,先后被授予广安市“见义勇为勇士”、2013年度“最美农民工”、“中国好人”等称号。
216、邹少坤,男,61岁,汉族,达州市达川区陈家乡三顶罐村一组村民。他一心只为他人着想,被村民称为“身边的热心人”。2010年11月10日晚,已入睡的邹少坤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本村邹少九家着火了,他来不及多想,立即从家赶到火灾现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进熊熊大火中,穿“火道”、爬“火梯”,一人独闯火海以二度烧伤的代价救出了两名年幼孩子,自己却落得终身残疾。如今的他,虽然没当村干部了,但却仍然带领村民修公路、挖堰塘、打水井,事事走在最前面,时时刻刻都想着为村民谋利益,人们都称他为“热心人”。荣获“四川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首届“四川好人”和“达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217、李均,男,41岁,汉族,巴中中学初中英语高级教师。冒着生命危险,勇救落水老人,无悔道义担当,成为他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2013年3月24日下午4点左右,在南垭庙村钓鱼的李均,突然听到“救命”的呼声,往远处一看,只见有人在水中挣扎,并正向水塘中央漂移。见情况紧急,李均立即扔掉钓鱼竿,衣服未脱,纵身跳进水中,向落水人游去,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终于把年过六旬的落水老人救上岸。救人后,李均默默离开,后经打听,才知道他是巴中中学的老师。大爱无疆,人生有品,高尚的品质来源于对生命普惠的博大情怀;李均不仅倾情关爱学生,也这样投身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荣获2014年省政府“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第二届巴中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称号。
218、刘荣安,男,46岁,汉族,简阳市清风乡村民。他面对突来的呼救,面对气罐爆炸的危险,两次冲入火海,义无反顾营救邻家孩子。2012年7月20日下午,邻居家年仅10岁的幼女和5岁的幼子在家里嬉闹玩耍,因不知道家里煤气发生了泄漏,打火引起屋内煤气瞬间爆燃,顿时陷入火海。此时,正在隔壁休息的刘荣安听到孩子呼喊,立即跃起下床,赶过去踹开房门。大火已经包围了哭喊着的孩子。他冲进火海,关掉滚烫的气瓶阀门,抱起身边一个孩子冲出屋外。此时房屋已经着火,屋里还有孩子在哭叫,刘荣安来不及扑灭衣服上火焰,忍受着烈焰地炙烤,再次冲入火海,摸索着救出已倒在地上的孩子。孩子脱险了,但由于火势太猛,刘荣安40%二度烧伤。荣获四川省、资阳市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个人”称号。
219、丹林,男,43岁,藏族,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齐鲁村三房村民。在人民群众危难时刻,他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他被群众誉为“有难必救的好人”。2013年一辆面包车在丹巴县巴底乡境内不幸坠入河中,丹林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湍急河水,全力抢救坠河人员,在成功将一名落水被困男婴救起后,又潜入急流中,在坠河车辆上捆绑拉绳,与大家一起顺利地将车拉上岸。几天后,另一名死者打捞上岸,他摈弃当地风俗禁忌,主动驾车帮助把遇难者遗体送回上百公里外的故土安葬,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事迹受到遇难者亲属和群众称赞。荣获2013年度“四川好人”、“甘孜州见义勇为公民”称号。
220、朱育德,男,48岁,汉族,西昌市高枧乡联合村村民,生前为西昌市保安公司保安。2014年2月26日晚,在西昌市海河天街附近巡逻的朱育德,发现一名跳河轻生的少女,他奋不顾身跃入河中施救。由于天气寒冷、河水湍急,他将落水少女和另一名救人的群众推游一段后,最终因体力不支被河水卷走,与世长辞。朱育德舍己救人的壮举并非偶然,在同一条海河,他曾两次奋不顾身下河救人。2013年5月,他还一人救起了一对跳河男女。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西昌好保安朱育德没有选择保全自己,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荣获凉山州西昌市“见义勇为公民”、“2014年十大感动西昌人物”、“凉山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