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邻居家里养了几只兔子,非常可爱,经常跑去看,因此我对兔子很有感情。” 何许成说,正因为热爱,她选择了养兔这个行业。
何许成是筠连县正兴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奋斗在兔产业上的巾帼模范,谈起她的创业故事,她感慨万千,从绵阳市盐亭县远嫁到筠连的偏远山村,从外出打工到回家创业,以其“许成”的誓言走出了一条新型创业路,成就一方的业绩。 2005年,外出打工的何许成与当时在一个工厂打工的郭正结识,彼此相爱,2008年回到郭正家乡结婚,第一次来到老公家乡的她,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她就感觉这里环境特别适合搞养殖业。 创业初期,何许成凭着养兔的热情和创业成功的渴望,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在自家旁一砖一木的建起了一个简易兔舍,接下来她和郭正跑遍宜宾各区县寻找优质种兔,由于条件有限冬天天冷,新的种兔母性不好,她就经常守在兔笼旁等着母兔下仔,看到仔兔的皮肤变暗,她还经常把仔兔揣在怀里,防止仔兔冷死。
经过她的精心护养,她的小兔成活率很高,种兔的养殖规模得到一定的扩大。她养殖的兔子数量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到2014年底,兔子出栏量达到了12万只,产值近500万元。2014年,何许成的养兔场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成为了该县残联指定的残疾人创业培训基地,有创业意向的残疾人都可以到她的养兔场免费学习养殖技术,并为残疾人养兔提供种兔。截至目前,养兔场已带动周边乡镇20余户残疾人走上了肉兔养殖的创业路。 搞养殖业,养殖技术是关键,为了弥补自身养殖技术的缺乏,何许成买来了大量有关肉兔养殖技术的书籍,一有空就看书学习;利用空余时间到外地去学习其他养兔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她还和国内几位知名的兽医专家建立了长期联系,随时请教养殖中遇到的难题。“那段时间,我几乎是24小时在兔舍里,以便及时察看兔子的情况。”她说。何许成为笔者算了一下,从创业以来花在学习养殖技术上的费用就接近10万元。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摸索和试验,她逐步总结出一只公兔配六只母兔的方法,为每只母兔建立了“孕情档案”,提前做好了“接生”准备,使仔兔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0%以上。第一次卖兔子的成功让何许成永远难忘:“当时50只小兔卖了3500元,手里拿着钱,我高兴地眼泪都流了下来。”养兔场规模发展起来了,何许成又打起了肉兔销路的主意。“去年,我们就开始探索搞餐饮产业,现在正在修建格兜坝休闲山庄,为群众提供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度假地。”何许成说。不走寻常路,是何许成创业路越走越顺的法门。自2014年底,何许成和丈夫郭正便开始着手修建休闲山庄,选择了餐饮这个新行业。对此,她有自己的想法:养殖肉兔利润不错,但模式单一,将基地建成集养殖、销售、餐饮、旅游于一体的经济实体,能够延长“兔产业链”,培育新的赢利点,使养殖产业向多元化发展。
何许成算了一笔账:一只肉兔卖40元,如果经过加工,做成餐饮的话,每只兔子的收入就可以增加一倍。即使扣除各种成本,利润仍然十分可观。 据何许成介绍,他们提供的餐饮全是以兔子为原料,经过厨师加工,可以做出不同味道、品味的18道菜肴。“我们称为全兔宴,目前在全县还是第一家。”目前,他们的格兜坝休闲山庄正在加快建设,几个就餐亭子已陆续投入使用。今年春节的时候,来此就餐的客人非常多,就餐都需要提前预定。平时,每天的餐饮收入都有3000元。 何许成明白“一家富不是共同富”的道理,引领发展不以地域界限为标准,对登门求教者,无论来自哪里,只要有养兔兴趣、致富愿望的群众皆吸纳到合作社中,并积极扶持帮助其养兔致富。目前合作社成员遍及全县18个乡镇118个村。 2015年,何许成所引领工作的筠连县正兴兔业专业合作社获得“宜宾市妇女灵活居家就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筠连新闻网讯(向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