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许成和丈夫郭正在给兔子喂食。 从几百公里之外的绵阳市盐亭县,远嫁宜宾市筠连县联合苗族乡革新村,美丽内敛的80后姑娘何许成腼腆地笑着说,真的是缘分哦。从父母娇宠着的宝贝女儿,到随丈夫回乡创业,成长为奋斗在兔产业上的巾帼模范,她以“许成”的誓言,凭着养兔的热情和对创业成功的渴望,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创业路。
■ 开办养兔场 不走寻常路
何许成与筠连联合苗族乡革新村的缘分,源于在广东珠海打工时与革新村小伙子郭正的相识相爱。2008年随郭正回家乡结婚,第一次来到革新村的何许成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海拔800多米的山区,没有工业,没有污染,黑洞沟富含微量元素的优质泉水,既感受到山高路远坡陡的不便,又感到这里植被优良空气清新,特别适合搞养殖业。
搞养殖业,养什么好呢?这一选择,摆在这对80后年轻小夫妻的面前。
郭正的父母,曾有多年的养牛经验,这让他俩自然萌生了养牛的想法。但是,手里的资金有限,一头牛就要好几千元。养猪?养鸡?然而,何许成都不是很赞同,她的心里有自己的主意。
何许成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邻居家里养兔子,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经常跑去看。我想,养兔子。”
养兔子?革新村以前也曾有几户村民养过兔子,可时间不长,兔子就都夭折得差不多了,没一家成功的。没有任何养殖经验,身边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养兔子,能行吗?两人和父母商量,老人开明地表态:“你们养什么都行,但是投资不要太大,少借点钱就行。”
■ 乐当“兔司令” 呵护兔宝宝
说干就干!
何许成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在革新村木厂坝建起了简易兔舍,他们跑遍宜宾各区县遍寻优质种兔。精挑细选,最终确定“德国花巨”“加利福利亚兔”等7个兔种。投资2万多元,180只种兔被引进兔舍。由于条件有限,冬天天冷时,新的种兔母性不好,何许成就经常守在兔笼旁等着母兔下仔,看到仔兔的皮肤变暗,她还经常把仔兔揣在怀里,防止仔兔冷死。
为了弥补自身养殖技术的缺乏,何许成买来了大量有关肉兔养殖技术的书籍进行学习,她还和国内几位知名的兽医专家建立了长期联系。何许成粗略算了下,从创业以来花在学习养殖技术上的费用就接近10万元。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摸索和试验,她逐步总结出一只公兔配六只母兔的方法,还为每只母兔建立了“孕情档案”,提前做好了“接生”准备,使仔兔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0%以上。第一次卖兔子的成功,让何许成永远难忘:“当时50只小兔卖了3500元,手里拿着钱,我高兴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6月17日,记者来到革新村。顺着蜿蜒的村道而行,只见半山腰矗立着一幢幢用水泥砖砌成的灰白房子,这就是何许成建起的养兔场———筠连县正兴兔业专合社肉兔养殖场。走进养兔场,只见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一窝窝活泼可爱的仔兔,有的在抢食,有的在酣睡,有的在嬉闹。
经过何许成他们的精心护养,养殖场的小兔成活率很高,种兔的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到2014年底,兔子出栏量达到12万只,产值近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