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7|回复: 0

    [筠州焦点] 听 父亲与儿女的温情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3 15: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img]禁止外链[/img]

    父亲再苦再累也要供儿子上学。(受访者供图)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歌曲《父亲》

    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听一曲熟悉的旋律,触动了多少儿女的心弦。近日,禁止外链新闻网记者走进不同年龄段的儿女,听他们讲述与父亲有关的温情故事。

    90后 龚平——

    “爱‘吃醋’的父亲很可爱”

    20岁的龚平是禁止外链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大一学生。他的父亲龚正才是筠连县蒿坝镇高坪村一名普通农民,今年42岁,个子不高,但很强壮,在龚平眼里,父亲撑起了整个家。


    父亲节将至,回忆父亲与自己的点点滴滴,龚平思绪万千。“小时候,我成绩不好,父亲每次给我辅导都会‘大发父威’,那时候的我很怕他,当我长大才明白,父亲的严厉背后是深沉的爱!”龚平说,高中和大学离家都很远,那时候,村里交通不便,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有车。每次回家,父亲都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来接他,“记得一个冬天,我回家的时候堵车,父亲在风雪中等了我两个多小时,我下车看着他通红的双颊和发丝上的雪花,我才明白父亲的爱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偿还的。”

    龚平说,父亲不善于表达感情,自己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和母亲聊得开心,电话转给父亲时他总是说:“没什么好说的,就这样吧!”转身后,父亲却又在背地里向母亲抱怨,“儿子总是给你打电话!不给我打!”

    “我知道后,就随时给父亲打电话,找话题跟他聊天,慢慢地,我们通话的时间越来越长,父亲似乎也越来越开朗。”

    “那时家里穷,父亲只上过初中,所以把梦想寄托在了我的身上。他常对我说一句话:‘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会供你读书,你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龚平说,他一定会带着父亲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img]禁止外链[/img]
    曾爱说,陪伴父母的时间总是有限。(受访者供图)

    80后 曾爱——

    “让父亲骂,绝不还嘴”


    说起父亲节,结婚在禁止外链县泥溪镇的居民曾爱十分感伤。“这可能是我能陪父亲过的最后一个父亲节了,医生说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没有几个月了。”曾爱说,父亲今年59岁,去年5月被检查出胃癌,已是中晚期,手术和化疗也没能阻止癌细胞扩散。

    今年34岁的曾爱出生在乐山市五通桥区的农村,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小时候老家很穷,一下雨就是泥一脚水一脚,父亲天天背我上学。”曾爱说,这么多年来,父亲给予了她太多的关爱。“我结婚的时候,妈妈拿了6000元给我,父亲知道后说拿少了,又给我加了4000元。2000年的时候,我到上海打工,水土不服,想吃老家的大头菜,打电话告诉父亲,没几天就收到他寄来的三大袋大头菜。要知道,我父亲文化不高,稍微复杂的字不会写,邮封上的字迹是他按照我写的地址临摹的,当时我特别感动。”


    曾爱说,刚刚得知父亲患癌的噩耗后,她回家和母亲抱头痛哭。“父亲还没满60岁,本来好日子还在后头。”曾爱说,父亲生病后,她想父亲没有坐过一次飞机,想带他出去转转,但一听要几百元机票钱,父亲硬是不去。

    曾爱说,“生病后,父亲脾气开始变坏,但能多陪一天算一天,就算被他骂,我也绝不还嘴。”


    [img]禁止外链[/img]
    杨晓红说,父亲已经脱落的牙齿曾帮她咬过多少杏仁,啃过多少他觉得不够干净的排骨。(受访者供图)

    70后 杨晓红——

    “父亲走哪里都带着我”


    杨晓红是禁止外链酒都义工中的全职义工,她老家在甘肃省农村,眼看父亲节快到了,她却不能陪在父亲身边,平添几分感慨。


    “我十多岁的时候就离开了父母,嫁到禁止外链来后,几年才回家一次,照顾二老的时间很少,想想都自责。”杨晓红说,小时候,她是个十足的“假小子”,很调皮,爱打架,经常被母亲骂。“我爱惹事,但父亲不嫌弃我,哪里都带我去。”杨晓红说 ,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屠夫,每年腊月间杀年猪,不管下多厚的雪,父亲都会带上他,“父亲从不嫌我丢人,最疼我。”杨晓红说。


    嫁到禁止外链后 ,杨晓红回家的机会少了,“但只要我说要回家了,父亲都想方设法准备我喜欢吃得东西,尽管有些东西我现在已经不喜欢吃了,父亲还是会按照他的想法给我留着。”杨晓红说,去年她回家时无意间提起想吃豌豆角,被父亲听进去了,那天下大雨,父亲悄悄背着背篓出去割了一背篓豌豆角回家,全身都湿透了。


    杨晓红说,父亲已快满70了,但不愿意让儿女供养,“他的想法就是能动的时候就下地干活,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



    60后 唐祖莲——

    关于父爱的记忆


    家住禁止外链市区的唐祖莲今年46岁,是禁止外链电业局的收费员,她算是“女承父业”,因为她过世的父亲也曾是电业局的收费员。


    “父亲已经走了整整10年,他个子不高,老实本分,是很平凡的人。”唐祖莲说,父亲还在的时候,收费员要挨家挨户上门收电费,父亲总是很早出门,很晚回家,很辛苦。

    唐祖莲回忆,她父亲对教育很重视,经常教育她“诚实做人,与人为善”,“我读小学的时候,水彩笔很稀奇,记得父亲给我买了一盒水彩笔,我装在包包里到处显摆,结果在人民路的防空洞掉了,之后被父亲狠狠批评不够沉稳。”


    唐祖莲说,父亲没有到退休年龄就离世了。“挺遗憾的,现在我们的日子都好了,还没有带他出去旅游,他就走了。”

    (来源:禁止外链新闻网 记者 冯岚彬)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